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月7日在石狮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时间:2016-01-09 17:30 浏览量:

    

  政府工作报告 

  201617在石狮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石狮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贻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石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和十二五回顾 

  2015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石狮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市政府全力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了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GDP650亿元,增长10%;公共财政总收入59.3亿元、预算收入38.5亿元,分别增长-1.9%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33元,增长8.8%;经济综合实力从2011年全国中小城市百强第24位晋升到第17位。 

  (一)经济运行迎难而上。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开展三比一看活动,全力帮扶企业发展。一是突出政策扶持。兑现惠企资金2.6亿元,争取上级补助6347.3万元,助推企业做大做强。二是突出项目投资。141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0.5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412.6亿元、增长18%。引进在谈重大项目3个、总投资34.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6亿美元、增长7.1%。三是突出金融服务。协调解决90家企业资金链问题,涉及信贷金额115.9亿元;为811家企业提供应急周转资金197.5亿元;鼓励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推广无间贷助保贷等金融产品,新增企业信贷支持86.8亿元。四是突出市场开拓。成功举办第18届海博会和时装周,组织参加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服装展、德国柏林亚洲服饰展等20多场知名展会,帮助企业对接订单约80亿元。全市出口商品总值21亿美元。五是突出人力资源保障。全面推行新市民积分管理,分别兑现积分入住入学名额137个、231个;成立全国首个县级服装服饰设计师协会,集聚240名设计人才。 

  (二)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出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1+6”配套政策,制定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及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产业转中向好。一是加强结构调整。工业增加值323.2亿元,增长9.5%。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17家,省、泉州市级龙头企业增至33家;鸿山热电二期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纺织服装业完成产值475亿元、增长10%,荣膺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地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推动奖。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3%,增幅居泉州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3亿元,增长12%。建成轻纺城、辅料城、建材城、青创城国际网批中心、国贸中心、富星电商仓储物流园区等商贸平台和专业市场;全市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3306万吨、151.9万标箱,增长11.3%21.3%。农业总产值43亿元、增长3.9%,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家、设施农业示范点7个、省级海洋经济示范项目3个。二是加强创新驱动。完成技改投资81.7亿元、增长24.5%,扶持数控应用示范企业15家;建成星期yi创意园、闽商金融中心、海西电商园等众创空间,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获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授权专利753件。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展中国制造·石狮好服装活动,开通速卖通石狮跨境产业带专区;组建京东、苏宁石狮馆;与中纺在线、四季星座合作建成石狮服装网批中心;526家服装企业抱团成立淘工厂联盟;荣获全国网商创业最活跃县市第3名,成为省级互联网+”先行试点。三是加强载体拓展。高新区完成基础配套项目投资1亿元,五金印刷、电子信息、新材料、纺服科技、港后物流等园区加快推进,入驻企业77家、建成投产35家。海洋生物科技园区入驻科技型项目3个、海产品加工企业40家。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地一期建成投用,入驻企业12家。 

  (三)城市环境大为改善。坚持全域统筹发展不动摇,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制。一是规划体系更趋完善。制定三区两线生态控制线管理体系,完成多规合一试点方案编制送审。编制供水、景观风貌、三旧改造等专项规划。二是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钞坑片区办公、商业部分和一期住宅、安置区基本建成,城东片区幸福新城高端住宅小区、邻里中心基本建成,长福、镇中路二期片区商业综合体建成融市,永宁、加曾寨、灵山灵峰等片区改造稳步推进。实施基础设施六大提升工程,泉州湾大桥建成通车,完成一批片区、专业市场周边道路改造,启动镇中路南拓、宝岛路征迁改造。三是城市管理有效加强。初步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在中心市区试行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等数字化管理。完成年度两违整治任务。启动公交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四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完成宝盖山风景区、濠江北路等景观提升工程。推进23个水系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海水水质达标率超过省级考核标准。新型染整产业循环发展园建设加快推进,在全国率先实现区域集中供热,淘汰全部蒸汽锅炉、导热油炉。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率先开展PM2.5空气质量实时监测。郭坑村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村,5个村(社区)入选泉州市美丽乡村两村一带 

  (四)民生事业持续提升。全年民生投入28.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5%。一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成年度102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新改扩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31所,新增学位4500个;引进厦门外国语学校、泉州师院附小等优质教育资源;在沿海镇创办2所市直实验小学分校;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教育改革实验区。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组建由市医院和凤里、湖滨、灵秀、宝盖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医联体;荣膺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市。注重生育关怀,荣获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市二等奖。开展十大文明新风行动,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石狮市志(19982010)》被列为全国志书质量建设创新试点。二是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城镇新增就业1825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26人,失业率保持全省最低。低保、新农合、城居保等民生指标保持全省首位。完成沿海五镇石结构及危房改造审批24.6万平方米,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6238套。三是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成立泉州仲裁委员会石狮分会。推进治安防控百千万工程,启动平安石狮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公众安全感测评位居泉州市前列,荣膺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抓好粮食储备、食品安全、防汛抗台、防震等工作。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取得新进展。人防、人事、统计、档案、气象、侨台外事、对口帮扶、民族宗教、残疾人、妇女儿童、老干老龄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查摆、整改不严不实问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下降17.5%。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1件、政协提案244件,办结率100%,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100%稳妥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办结率达99.8%、当场办结率达83.3%,居泉州市前列;在全省率先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完善便民服务系统运作,办结群众诉求3.1万件,回访满意率93.8%。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绩效管理、审计监督、行政监察等工作持续加强。 

  2015年工作任务的完成,为十二五划上了圆满句号。五年来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GDP、工业总产值、公共财政总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2%14.6%12.2%,是十一五期末的1.8倍、1.6倍、1.8倍,人均GDP居全省县级市第一。五年来,产业质量得到新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 2.5:57.5:4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连年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新增省级以上科技项目78个、高新技术企业22家,新增专利授权3173件。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五年来,城市建设迈开新步伐。跻身全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第23位。累计完成片区改造投资332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7.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7.8%、保持全省县级市第一。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五年来,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以全域城市化发展改革为总抓手,统筹推进33个重点改革事项,成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累计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0个,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累计实现出口商品总值97.7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五年来,社会事业开创新局面。荣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全省教育先进市。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市复查,荣膺全省平安先行市。五年来,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8%11.8%。医保、社保综合覆盖率达100%,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汽车101.5辆,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61平方米和73平方米。 

  各位代表,十二五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石狮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上下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驻石单位、驻石部队、武警官兵、企业界人士、新闻界朋友和来石创业务工人员,以及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产业结构高端化有待提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新兴产业发展不快;城市承载功能不尽完善,城市品位仍不高,产城融合还要加快;发展空间、资源要素瓶颈日益突出,重大项目支撑较少;社会事业发展还要进一步提升,优质教育、卫生资源不够多,社会管理仍有薄弱环节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坚决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根据中共石狮市第六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部署,我市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泉州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扣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两大主题,以改革开放、创新创业为动力,以生态宜居、民生共享为导向,加快形成适应新常态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质量石狮、实业强市战略,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石狮打造成为现代化工贸港口旅游城市。主要目标是:2020年,全市GDP1000亿元,年均增长8.5%以上;公共财政总收入达85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其中预算收入达51.5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各项主要指标增幅达到全省和泉州市平均水平以上。 

  为此,十三五时期,我们要重点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一)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模式,推动企业全方位创新,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6件。坚持改造存量、优选增量、做大总量,突出智能制造、高端延伸、跨界融合,落实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加快构建以纺织鞋服为核心,以海洋经济、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为增长极,以旅游产业、互联网经济、新兴产业为新增长点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的经济强市。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1500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45%16%以上。 

  (二)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实现全域一体发展。深化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省级全域城市化发展改革试点,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5%以上,保持全省县级市前列。主动融入厦漳泉同城化、泉州环湾城市建设和晋江石狮同城化发展,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加强全域一体空间统筹,构建双城双片、两核多廊的城市功能布局,推动中心城区、功能片区、产业组团联动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产城港融合发展,彰显宜居名城魅力。 

  (三)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国家生态市建设,深入开展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让人民群众共享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到2020年,地表水、海水水质达标率分别达100%7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94.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单位GDP能耗下降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森林覆盖率达13%以上。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文明生活方式。到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80%,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10% 

  (四)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拓展对外合作交流。推进服装城、轻纺城建设成为承载海丝贸易的重点专业市场,促进石湖港发展成为海丝重要节点港口,将海博会和时装周打造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展示平台。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强化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挥侨力资源优势,深化台港澳侨合作,构筑两岸三地中小企业深度合作先行区;深入实施东方米兰计划,引入国际运营机构,加强与欧美时尚界研发、设计、品牌、信息等对接,打造创意设计高地。十三五期间,力争实现出口商品总值1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 

  (五)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提高民生幸福指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提升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完善居住证制度和新市民积分管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深入实施教育强市战略,推进全市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到2020年每万人口接受高等教育750人。建设健康石狮,到2020年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3.5张,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35张。坚持就业优先,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实施精准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新增城镇就业7.5万人。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主要预期指标为:全市GDP增长9%;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5%;工业增加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出口商品总值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目标以内;完成泉州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实业强市,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 

  提升主导优势产业。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去落后产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精准帮扶企业发展,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提振企业专注主业、深耕实业的信心,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服装服饰业要力争完成产值390亿元。加强产品创新,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引入客户个性化定制;发挥服装服饰设计师协会作用,广聚设计资源力量,打响引领时尚潮流的服装服饰品牌;注重规模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建设纺织服装O2O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品牌企业+销售门店+加工企业+面辅料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纺织印染业要力争完成产值180亿元。加快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加强高端织物面料开发,抢占技术制高点,掌握行业标准话语权;筹建国家纺织面料馆石狮分馆,建立品种齐、更新快的实体资源库。皮革制鞋业要力争完成产值110亿元。完善鞋材、鞋机、包装、物流等产业链,发展高档化、智能化、功能性、舒适性的鞋类产品,打造中国休闲皮鞋之都。化学制品业要力争完成产值60亿元。抓好龙头项目,促进石化产业链下游高端化、精细化发展。纺织机械业要力争完成产值30亿元。鼓励纺织企业向机械产业链延伸,研发纺纱印染设备、服装制鞋机械等产品。同时,做强食品饮料、印刷包装、体育用品等优势制造业。 

  激发现代商贸活力。加速推进工贸联动、划行归市,全力发展繁荣国际轻纺城,整合提升服装城、辅料城、建材城、纺织机械市场、儿童商城等专业市场,打造年交易额超千亿元的省级重点专业市场群。进一步推动海西电商园、青创城网批市场、富星电商仓储园等载体发展,引导电商平台、专业市场、生产企业无缝对接。加快新旧商圈提档升级,巩固步行街、德辉广场、狮城国际等传统商圈,做强世茂摩天城、泰禾广场、中骏商城、龙喜华城等新型商业综合体。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扶持9家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抓好8个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兴产业项目。实施互联网+行动方案,扶持闽派服饰、闽和信息等平台建设,推进与工业、服务业、海洋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区域互联网经济示范基地。适应不断升级的新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及健康养老、家政护理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消费新热点。 

  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全力推进177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45亿元以上。完善招商项目库,精准对接招商,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领军企业、基地型项目。优化园区功能配套,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 

  突出创新驱动引领。加快数控技术研发、应用、推广,重点培育18数控一代示范企业、10个生产示范车间,提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培育5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加快建设10个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引进运营能力强、创新资源多的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壮大创客群体。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产业联盟共建实验室、检测中心、研发中心,开展核心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实现重大专利项目产业化。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推动祥芝国家中心渔港扩建,建设鱼货、渔需品交易市场及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打造渔港经济区。扶持1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培育8个现代设施和都市休闲农业示范项目。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休闲农业、休闲渔村、生态湿地等景观带。鼓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金改方面,重点要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和融资租赁;鼓励企业到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发行债券,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金融服务,建设成长企业项目库,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防范和化解企业信贷风险。投融资方面,重点要做实做强国投、城投公司,运用好PPP模式,吸引社会投资。资源环境方面,重点要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破解回批地历史遗留问题,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推进安置房等不动产产权登记办证;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行政审批方面,重点要开发市场主体登记一点通自助服务系统,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实行网上预审,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开展镇级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促进审批服务提速提效。 

  增强港口综合功能。力争全年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突破3600万吨、170万标箱。重点加快建设石湖港5号、6号泊位,完善共富路、蚶江大道东段等疏港通道,推动中外运等项目落地,提升港口物流链协同一体化水平;加强港后区用地控制,为培育和引进临港产业龙头项目留足空间;积极申报石湖港综合保税区,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国内航线、对台货运直航,做大外贸集装箱业务。加快华锦码头4号泊位建设,争取推动口岸开放。实施梅林码头改扩建工程,推动升级为一类口岸,继续发展对台小额贸易。 

  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复制推广自贸区政策,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鼓励发展跨境电商。开展旅游购物商品出口试点业务,培育出口增量;积极创建国家级出口童装质量安全示范区。加快国贸中心招商运营,打造外贸总部区。鼓励企业抱团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开辟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办好第二届(泉州)海上丝绸品牌博览会和第19届海博会、时装周。 

  (三)突出建管并重,提高现代城市品位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抓好34个、总投资411亿元的片区改造项目。重点推动钞坑片区、城东新区建成投入使用;加大城北片区大型购物中心、北环片区文化商务中心、桥头片区商贸会展中心规划建设和招商力度,打造环湾城市新区;整合提升镇中路二期、长福片区业态资源,繁荣城市商圈;抓好梧园、加曾寨、灵山灵峰、永宁城隍庙等片区招商和安置房分配;加快永宁文化旅游小镇、祥芝渔港风情小镇建设,推动沿海镇区更新改造。顺应市场规律,着力去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24条、总投资32亿元、总长56公里的道路项目,重点推动泉厦漳城市联盟路石狮连接线、泉州二重环湾南段快速路、宝盖山峡谷旅游路、沿海大通道永宁外线等前期工作,加快锦蚶路、红塔湾旅游路、镇中路及宝岛路贯通等项目建设。推进水头排涝枢纽、雪上沟扩宽、上浦排洪道改造等工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和雨水滞留设施,打造海绵城市。落实国家信息消费城市试点工作,建设覆盖全市的4G网络、光宽带网络。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联合执法,构建属地管理机制,深化创城十个专项整治提升行动,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质量。开展小区物业分类管理和中心市区社区重划,提高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比例;简化审批手续,推动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抓紧建设石狮公交总站、宝盖公交首末站,实行公交服务管、办、评分离模式,提升城市公交服务水平;加快智能交通建设,探索路面停车收费管理,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四)加强生态建设,营造美丽宜居家园 

  推进节能减排降耗。加快染整集控区循环化改造,开展染整企业中压蒸汽梯级利用、余热再利用技术试点,实施热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印染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推进中心区污水处理厂、永宁污水处理厂扩建及高新区污水处理厂技改工程,完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制定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加大印染定型机废气净化治理、餐饮业油烟整治、施工扬尘污染控制、黄标车淘汰力度,确保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海岸、沙滩、湿地保护,启动废弃石窟生态治理修复工程,推进宝盖山风景区、灵秀山森林公园建设和保护。 

  健全生态保护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施生态红线规划与管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及时受理调处群众环保投诉,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营造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五)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加强保障改善民生。办好年度71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捐赠捐助等活动,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户月人均630元。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10元。完善石结构危房翻建政策,适当降低保障性住房申请门槛和租金标准,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健全新市民积分管理机制,力争管理系统建档达10万人以上。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开办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推行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做好全面两孩政策的衔接及相关配套服务。完成市残疾人福乐家园主体工程建设。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支持部队工作,提升双拥创建成果。加强统计、人防、方志、档案、气象、防震、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老干等各项工作。 

  繁荣文化旅游事业。培育和引进旅游投资运营主体,做好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形象策划、项目包装和市场开发,促进与文体、农渔、商贸等融合发展,整合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古镇、古村、古街、古民居及海丝遗迹保护利用,规划建设城市文化中心、海峡渔文化博物馆、城隍庙闽台民俗文化街区。集聚发展永宁区域旅游业,办对渡文化节、城隍文化节和渔民文化节三大节庆活动,打造服装城休闲时尚、蚶江海丝湿地、永宁文化旅游和祥芝渔港风情四大旅游板块。 

  (六)注重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倡导文明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和测评体系,确保实现创建预期目标。深入开展十大文明新风行动,组建阳光公仆阳光少年等志愿服务队,培育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等品牌。持续发展慈善事业,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深化平安建设。推进平安石狮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筹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推动12345便民服务系统扩容提升,实现与“1+1+N”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兼容对接,开启市民建言献策的直通车。完善多元调解机制,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物业管理等领域的专业调解组织。启动实施七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强化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管理应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全社会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任务,市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必须牢记新常态新使命,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牢固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新形象,全力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一)常修忠诚之心,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时时以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为先。把群众的所期所盼当作谋事的关键、要义,尽心竭力解决群众的急事、难题。以忠实于党和人民的行动、实实在在干事创业的成绩赢得群众拥护,无悔手中权力,无愧肩上责任。 

  (二)常行担当之责,始终保持昂扬的干事激情。坚决冲破不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观念,立足新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用创造性思维谋划工作。看准了的事善于落实,探索中的事勇于突破,以实干体现作为,以创新举措促进发展。推行马上办、现场办、限时办,把优质服务体现在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比学赶超、砥砺奋进,推进石狮发展。 

  (三)常怀敬畏之感,始终保持清廉的政治本色。时刻绷紧干净干事这根弦,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任何时候都不能破底线”“闯红线。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石狮未来发展前景光明、任务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石狮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鼓足干劲、乘势而上,为推进质量石狮、实业强市,促进石狮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