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12月12日在石狮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时间:2006-12-13 11:21 浏览量:

20061212在石狮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石狮市人民政府市长  高云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三年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三年,是石狮加快建设现代化工贸旅游港口城市的重要时期。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石狮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本届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战胜了前进中的各种困难,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超额完成“十五”计划,实现了“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

(一)经济总量和质量全面提升。我们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增大体量、调整结构和提高质量上,更加注重企业自主创新,更加注重招商选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综合实力快速增长,全市生产总值从2003123亿元增至2006196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15.6%,高于泉州市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地方级收入分别从20039亿元、4.42亿元增至200618亿元、9.35亿元,均翻了一番。三大需求持续增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约为前十年的投资总和,年均增长29%;累计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52个,外商实际到资6.86亿美元,年均增长15%,项目平均规模达310万美元;累计企业自营出口8.4亿美元,年均增长31%;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亿元,年均增长11%。产业素质明显增强,至2006纺织服装主导产业产值达19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0.9%,比2003年提高23个百分点;中国驰名商标从20032枚增至200623枚,新增中国名牌2个、国家免检产品16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8737元和9205分别比2003年增长37.3%26.6%,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省第一。经济综合实力从全国百强县(市)第26位升至第22位,继续保持全省十强县(市)第2

(二)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地位突显我们充分发挥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聚集和辐射效应,依托纺织服装坚实的产业基础、发达的市场体系和活跃的会展经济全面加强服装服饰品牌和文化体系建设,不断深化与国内外纺织服装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力促产业和市场联动、品牌和文化交融,这不仅提升了我市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也使我市成为流行趋势的发布者、最新时尚的引领者。中国休闲服装面料等权威流行趋势发布、中国欧盟社会责任等高端论坛先后在我市成功举办。海博会、服装城、鸳鸯池布料市场跻身全国同类展会、同类市场十强;继灵秀、蚶江分别荣获“全国运动休闲服装名镇”、“全国西裤名镇”称号之后,宝盖、凤里再获“全国服装服饰辅料名镇”、“全国童装名镇”称号。我市已发展成为闽派服装中心城市、中国服装品牌推动城市和中国服装重要跨国采购基地。

(三)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合理安排市区和各镇的建设项目,不断完善城市配套设施,使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功能不断完善,品位明显提升。三年来,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修编,编制城市LNG城东新区等一批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建成服装城一期、石湖港5万吨级泊位、沿海防潮防洪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完成沿海大通道石狮段、石狮大道等交通主干道建设。成功改造商业步行街。基本实现自来水、公交车、水泥路等村村通工程,培育出“前埔模式”等典型示范村城镇化水平达73%,居全省各县()首位,中心城区面积达28.12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84平方米,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三大集控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4.5万吨。

     (四)和谐社会建设加快推进。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统筹兼顾,切实加大投入,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三年来,全面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顺利整合石光中学和华侨中学,相继建成龟湖公园、体育场、文化馆、福利中心、老干老龄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一大批社会事业项目。华侨累计捐资1.5亿元用于公益事业教科文卫体、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体系、侨台外事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平安创建成效显著,社会保持安定稳定。三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市等称号,实现全国科技先进市八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二连冠,涌现出市公安局、凤里派出所、灵秀司法所、玉湖社区、湖滨计生技术服务所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

(五)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我们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落实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答复率达100%。着力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强化规划、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工作制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逐步建立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一体化的电子政务综合管理平台,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功能。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大监察、审计力度,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里,我们根据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三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今年是历年来我市支农惠农力度最大的一年。我们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推进新农村建设、支持农村利用集体安置地建设标准厂房等扶持政策,统筹预算内外支农资金1.36亿元用于全市新农村建设,其中3400万元用于扶持11个重点村和前埔示范村建设。政策和资金的倾斜调动了基层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不断提高,农村面貌得到改善。水产品产量连年保持全省第2位。祥芝国家中心渔港、国家水禽品种资源基因库、国家级水稻新品种展示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村(居)换届选举工作基本完成。

    加大产业整合力度,产业朝集约化发展。我们有效整合工业园区,实行工业园区分级管理,加快石狮经济开发区、宝盖鞋业工业园、灵秀服装工业园等三个市级园区建设,发展壮大了产业载体。全面加强土地管理,建立项目用地预审和批后监督管理制度制定征地分类补偿和集体安置地标准,出台鼓励建设标准厂房的优惠政策,建成标准厂房200多万平方米,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集约节约用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实行污水回用补贴政策,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水耗呈下降趋势。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引进一批与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引导同类企业向专业园区聚集,支持企业增资扩股、扩大规模,产值超亿元企业达52家,比去年增加10

     深化项目带动战略,一批大项目投建投产。我们强化市领导挂钩重点项目责任制,成立项目工作组,全面加强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廉政建设,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质量监督制和合同制等五项制度,努力克服征地、资金、原材料涨价等困难为项目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全年共安排重点项目47个,总投资180亿元,年度投资34亿元,项目的数量、规模及财政投入均为历年之最。220KV香山变电站、20万吨自来水厂扩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开工建设,长春理工大学泉州学院、泉州泰山航海职业学院等社会事业项目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石狮连接段基本贯通,PTA、加多宝饮料、鹏程纺织、致高纺织等一批生产性项目进展顺利。

    大力推进城港联动,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旧城改造加快推进,高标准改造八七路,顺利推进镇中路改造工程,完成侨中片区、玉湖片区、前坑村、大仑村、前廊村等一批改造工程前期工作。港口优势显著增强,石湖港区开展内外贸同船运输和保税物流仓库业务,开通日本、韩国等国际航线,启动中心港区深水航道建设,实现与中远集团成功合作,石湖港作为泉州湾主港区的地位更加突显。2006年,石湖港货物吞吐量819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3万标箱,分别比去年增长72%70%。梅林港吞吐量比去年增长近1倍。贯彻落实泉州市人大一号议案,出台《石狮市辖泉州湾近海水域污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建成垃圾焚烧处理厂一期工程,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建设。这些项目完工后将有效遏制近海水域污染,大大改善我市近海水域生态环境。

    注重统筹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考本科上线率居泉州市前列,农村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加快科技进步,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逐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行城乡低保一体化工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受益人数达26.4万人健全城乡公共卫生网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快建设,沿海五镇卫生院全面完工。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姑嫂塔等3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博物馆、职工活动中心加快建设,成功举办第五届市运会。深化文明创建活动,顺利通过“全省首批精神文明城市”验收。提高人口与计生工作水平,顺利通过“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县(市)”验收。深入开展“平安石狮”创建活动,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首批平安县(市、区)完成“四五”普法,启动“五五”普法双拥工作不断深化。广电、民族、宗教、档案、统计、人防、气象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回顾过去不平凡的三年,我们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倍感成绩来之不易,对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必须紧扣发展主题。三年来,我们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深入研究石狮在区域发展中的角色和定位,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效地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了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突显发展地位。三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品牌效应,大力加强产业和市场运作,汇聚行业最新信息、前沿技术等各种要素,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流行趋势和最新时尚发布平台,增强了我市纺织服装板块在国际国内业界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泉州“亿吨大港”主港区的优势,大力推进城港联动,以港口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带动城市规模的拓展和城市品位的提高,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

——必须把握发展重点三年来,我们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牢牢抓住一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以项目的推进带动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服务,积极应对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制约带来的压力,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加剧带来的挑战,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了经济社会的稳步健康发展。

——必须优化发展环境。三年来,我们坚持“五个统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呈现安定稳定的良好局面;围绕发展大局,集中全市上下、海内外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各位代表!三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奋发进取的结果,凝聚着广大创业者、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展示了石狮人民爱拼敢赢、勇于创新的时代风采。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参与石狮经济社会发展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支持石狮建设的驻石部队、武警官兵及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人士,向关心石狮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储备不足,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二是国际贸易摩擦频繁、竞争加剧,对我市纺织服装、鞋类等产品出口造成一定影响。三是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尤其是用电、用水、用地、用工缺乏等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四是教育、医疗、住房、征地、拆迁和安全生产等群众关注的领域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五是一些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努力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2007年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石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给我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我们也面临新的挑战,经济结构和利益关系变动加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各项现代化建设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抢抓机遇,满怀信心迎接挑战,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突出石狮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位置,全力推动石狮向更高层次跃升发展。

根据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及省委、泉州市委和石狮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大局,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强化自主创新,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以上,到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350亿元,财政总收入38亿元,争取更快更好些;社会事业更加全面协调发展。为此,新一届政府要把中央、省和泉州市的决策部署与石狮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致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做大做强现代纺织服装业,发展壮大各类支柱产业,培植与产业关联度大的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以三大园区为重点加快产业载体建设,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构建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主导的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优化整合商贸发展布局,加快完善具有竞争力且配套功能齐全的专业市场群,以石湖港、服装城、面辅料市场为重点加快建成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构建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发展旅游业,充分挖掘和保护各类旅游资源,壮大旅游经济。稳步发展现代农业和海洋渔业。

——致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着重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促进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新突破。加快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以企业为主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持续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创外向带动优势,加强招商选资工作,全面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密切与台港澳侨的联系。加强区域经济技术合作交流。

——致力推进项目带动,积蓄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作为加快发展、推动落实的重要抓手。集中精力抓好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早出效益。继续谋划、生成和实施一批符合政策导向、带动力强、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重点项目,确保每年能够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酝酿储备一批。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积极破解制约项目建设的难题,形成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合力。

——致力现代城市建设,加快城乡一体进程。主动融入泉州中心城市发展大局,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科学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创新经营城市理念,提升城市品位,突显城市风格。扩张延伸中心城区,形成畅通有序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完善与现代化城市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构建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城市框架。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致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均衡协调发展。着力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发展和谐文化。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更加注重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突破发展瓶颈。切实关注和改善民生,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保障群众利益,重点加快解决城乡差距、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公共卫生、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平安石狮”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4%;财政总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2%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为实现上述各项目标,必须把握以下六个方面重点:

(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继续加大支农力度。积极调整城乡分配关系,全力推动利益分配重心向农村倾斜。优先考虑农民利益诉求,落实农民增收减负政策,健全农、渔业生产成本补贴机制,鼓励建立渔业救助基金,妥善做好拆迁户安置工作,对被征地农民就业给予一定优惠政策。优先保证农村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实施城乡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办法,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两免一补”制度,补助职校贫困学生。优先满足农村发展需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祥芝外线海堤,抓紧祥芝国家中心渔港和东埔、东店、梅林等渔港建设,完善海上渔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继续完善公交车、自来水、宽带、数字电视等村村通工程。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县(市)试点工作,认真实施泉州“1333”工程,推进蚶江海埭土地开发,续建国家水禽品种资源基因库、水禽研究所。做强渔业产业,强化海洋食品开发,扶持发展祥芝水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培植食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制定出台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规定,支持有条件的村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发展模式,合理开发集体安置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民,强化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精心组织全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加快建设重点村。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重点示范”的思路,巩固前埔村及重点村建设阶段性成果,再筛选10个发展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干部素质强的村作为2007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探索建立企业结对帮扶建设的新机制,运用财政补助等方式引导各方加大对重点村建设的投入,重点扶持能够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加强村容村貌整治,继续抓好危房拆迁、农宅整修及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和“小康环保行动”。积极争创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市)。

(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载体,突出三大市级园区和鸿山组团的战略地位,整合、建设各镇区产业基地,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增强产业优势,着力提升纺织服装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植石化中下游及生物化工产业,做好PTA加多宝饮料、印尼生物柴油、华宝生物柴油等项目的跟踪服务繁荣商贸服务业,加快建设服装城二期、国际纺织展贸中心、鸳鸯池布料物流仓储等项目,积极促进服装、面料、辅料、小五金等专业市场的整合提升和联动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编制旅游“十一五”规划,挖掘旅游资源,加快服装城酒店、石狮大饭店、美达、明凯悦等星级酒店建设。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出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扶持政策,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项目的资金扶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完善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在科技孵化基地建设纺织服装机械、服装设计、服装面料、清洁生产及电子信息等五大技术研究中心。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企业品牌科技含量,抓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等认证工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强化博士后工作站引才聚才作用,加快建设市人才资源市场,做好闽台职业培训交流和劳务派遣试点工作,引进、培养一批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和熟练产业工人。

发展壮大港口经济。围绕泉州港总体规划和“亿吨大港”的总体目标,整合、修订石湖港区相关规划,预留和控制好港口建设用地。以港口为支撑,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加快物流、仓储等相关产业发展,启动中远石湖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开辟对外航线,增加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加快推进石湖港区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港区污水处理厂及联检大楼等配套设施建设,筹建石材物流交易市场,争取在石湖港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完善疏港网络,加快建设第二疏港公路,积极配合泉州湾跨海通道建设。发展海运业和货运业,规划建设海运调度中心,继续引导外挂船舶和大中型货车回石狮落户。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紧编制循环经济规划和实施方案,建设节水型示范城市。推动纺织、漂染、鞋业、食品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继续实施热电联产和污水回用补贴政策逐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相应的考核制度下大力气抓好各类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加强沿海三个集控区的环境监测和执法检查,逐步淘汰高能耗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按标准全面、足额征收企业排污费。加快水价改革,运用价格杠杆,加强用水大户管理。强化公众节约和环保意识,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社会氛围。

(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提高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能力密切关注欧盟、美国设限,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等相关动态对我市出口的影响,建立健全出口预警、反技术壁垒工作机制,调整扶持外贸出口的相关政策。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继续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鼓励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健全大通关协调机制,提高口岸管理服务水平,支持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先行先试,加快电子口岸联网建设。

强化招商选资的实效。注重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尽量留给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项目,严格控制技术含量低、创造就业机会少、经济效益差的项目,坚决杜绝以投资名义进行圈地。充分发挥各类商会等组织的作用,利用广交会、9·8投洽会等平台,千方百计吸引跨国公司和国际财团到我市投资。加强招商项目推介,采取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导外资投向港口物流、市政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

深化与台港澳侨的合作。办好第十届海博会,提升展会专业水平和影响力。用好国家扩大深化两岸农业合作政策,继续完善梅林对台贸易点功能,扩大对台交流合作。承接台湾产业转移,规划建设台商投资示范区。实施“回归工程”,加强与境外社团、侨亲的联系,吸引海内外更多的石狮籍企业家和海外学子参与家乡建设。全面贯彻侨务政策,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做好老一代华侨、华侨新生代工作。办好菲华石狮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

(四)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完善规划管理体系。以新修订的《石狮市城市总体规划》指导各项规划,加快各镇规划修编,编制全市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确保中心城区、镇区、中心村三级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之间的衔接。优化城镇发展布局,留足教育、卫生、文化、交通等公用建设用地。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着手编制近期中心城区建设控制性详规,规划好园区及周边土地,加快编制城市交通、消防等专项规划。加大城市监察管理力度,坚决纠正和严厉处罚违规占地、违规建设行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加快镇中路二期、侨中片区、玉湖片区及八七路整体立面改造,致力改善城区的交通状况和人居环境。加快新城区建设,扩展东区,规划建设永宁片区,逐步推动城市中心区向东南沿海区域发展;高起点规划建设服装城周边区域,推进大仑、塘园旧村改造,加快建成与服装城功能配套、景观风格一致的城市新区。推进社区建设,以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能力为重点,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推进社区保洁物业化管理,扶持玉湖果蔬等市场,发展大型购物中心等新型服务业态,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优化人居环境。强化海洋开发、造林绿化和山体保护,使水光、山色和城景相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化岸线和海洋资源保护,启动建设宝盖山生态公园、灵秀山森林公园,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加强矿产资源保护。继续抓好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整治河道溪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排污管网以及垃圾综合处理厂二期、垃圾中转站建设,全面取缔禁建区畜禽养殖场,不断改善近海水域生态环境。大力开展噪音、油烟、扬尘整治。

    健全城市配套。完善交通网络,美化高速公路连接段、沿海大通道等交通要道沿线景观,抓好沿海大通道祥芝、水头、古浮外线建设,加快大北环、外西环路一期建设和石永路拓建,继续拓改石锦路、石祥路。加快建设城区防洪排涝体系、鸿山热电厂、第二引水工程、20万吨水厂、220KV香山变电站、城市LNG等项目完善交通场站,建设石狮客运中心站和沿海五镇公交区间站,增加服装城客运班线,科学改造主要交通路口安全设施,增设停车场所,规范出租车营运。

(五)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构建“和谐石狮”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各类组织特别是非公企业中,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健全“五险合一、地税统征”机制。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等制度。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完善社会福利中心管理,广泛开展老龄服务,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慈善事业,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

妥善解决住房问题。认真实施《石狮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加强创业就业服务。制定出台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积极开展职业指导、介绍和培训工作,规范发展就业服务机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依法处理拖欠员工工资行为,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深化“平安石狮”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到基层。依法严厉打击“两抢一盗”、走私贩私等各种犯罪活动,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建设,改革和完善社区警务机制,健全各级调委会,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继续开展“三合一”厂房、道路交通、消防、矿山、民爆、危化品等各类专项整治,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增强抵御灾害能力,及时排除各种灾害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协调发展各项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快创建教育强市。加大教育资源对农村的倾斜力度,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素质,提升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抓好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扶持发展民办教育。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继续推进长春理工大学泉州学院、泉州泰山航海职业学院、石光华侨联合中学建设,抓好鹏山工贸学校、石狮一中、凤里中学扩建工程,做好电大石狮学院建设前期工作。

大力繁荣文体事业。加快建设和谐文化,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倾力打造“诚信石狮”,加快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形成文明道德风尚与和谐人际关系。传承石狮人善拼会赢、敢为人先的人文精神。强化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挖掘传统文化、特色文化潜力,争创中国灯谜艺术之乡。加快建设博物馆、档案馆等项目,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文体设施的公共服务功能,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配合做好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在泉州举办的筹备工作,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规划新建一所市级医院,续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落实市级医院对口帮扶卫生院制度,加强农村卫技人员培训,提高卫生院管理和业务水平,全面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强化食品、药品卫生监管,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全面发展各项事业。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制,着力解决性别比失衡、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社会抚养费征收和节育措施落实等难点问题。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积极支持部队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同时加快发展其他各项事业。

三、努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新一届政府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在市委的领导下,牢记为民宗旨,加快职能转变,全面建设高效廉洁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一)坚持亲民为民,更加关注民生。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关注国计民生和社情民意,对已出台或即将出台的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要及时跟踪反馈和认真调研论证;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高度重视并依法依规妥善解决。要认真办理各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到件件有落实。要畅通信访渠道,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多下基层,多深入群众,用真情实感贴近群众,用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用真抓实干造福群众。

(二)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行政。把政府职能更快地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上来,转到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为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教科文卫、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着力解决基层财政困难,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各部门和工作人员要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依法依规办事水平。要坚持权责一致,强化政府问责制,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要继续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强化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责任制,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政府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互相配合,加强沟通,理顺关系,确保政令畅通。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加快推行网上审批,最大限度地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和抗风险能力。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和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制度,推动各项政策和工作落到实处。要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及时纠正和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以及程序繁琐、办事推诿、效率低下等行为,提高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四)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勤政廉政。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执行人大决议、决定,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群众的监督。同时,要加强政府内部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监督职责。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本领。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落实勤政廉政责任制,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成果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新的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新的奋斗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工贸旅游港口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附注

 

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泉州“1333”工程即在泉州市范围内,扶大扶强100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市级龙头企业,建设300个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培育30个农产品省级名牌,建设30个年交易额超5000万元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双高普九”即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两免一补”即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学杂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两抢一盗”即抢劫、抢夺、盗窃(包括入室盗窃和盗窃机动车)等三类多发性侵财案件。

◆“五险合一、地税统征”即由地税部门一次性收缴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五种保险费。

◆“回归工程”即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切实加强与石狮籍在外工作和创业人士的沟通和联系,实现人心回归、乡情回归、亲情回归、资金回归、企业回归、项目回归、智力回归、信息回归。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搬照抄、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