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统计年鉴2014
时间:2014-10-17 10:19 浏览量:

石狮概况

 

石狮于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县级市,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福建综合改革试验区、著名侨乡,位于环泉州湾核心区南端,市域三面环海,北临泉州湾,南临深沪湾,东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西与晋江市接壤,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全市陆域面积16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4公里,是陆域边界线的2.3倍,行政管辖的毗邻海域面积968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32.1万人,常住人口66.3万人,外来流动人口40万,现辖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02个村25个社区。建市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石狮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海内外石狮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石狮独特的区位、产业、港口、市场、侨台、人文优势,推动石狮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至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570.9亿元、财政总收入57.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5.9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21位、保持全省第2位;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人均汽车保有量、城乡低保标准、新农保标准、新农合标准等多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县市第一;先后荣膺中国十大活力县级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二连冠、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十一连冠、全国文化先进市二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全国首批新农村建设特色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市,省级文明城市三连冠、省级教育先进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成为海西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热土之一。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石狮以服装闻名于世,是中国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集散地,经过20多年精心培育,已形成了一条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涵盖纺织、漂染、成衣加工、辅料、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全市拥有服装及配套行业企业5000多家,以石狮为中心,连接晋江、泉州等周边地区而形成的福建服装板块,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万多家,年产值达500亿元,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服装板块。石狮服装50%出口,许多国际知名服装品牌都在石狮进行原料采购、定单生产。石狮已成为全球性服装加工贸易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是中国五大服装跨国采购基地之一。入选全国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目前,石狮服装城新增入驻636家商户、1000多个时尚品牌,迅速跻身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和中国十大创新市场,已打造成为亚洲最重要的服装专业市场之一;海西(石狮)电子商务园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入驻近300家电商企业;甲骨文纺织服装创新发展云投入运营,入驻100多家企业;石狮辅料市场意向入驻500多个国内外辅料品牌;国际轻纺城市场主体结构、星?期?YI服饰创意博览园基本完工;以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海西国际时装周为平台,以石狮服装城为中心,连接鸳鸯池布料市场(全国四大布料市场之一)、塔前服装辅料市场、洋下服装辅料面料综合市场、塔前服装机械市场,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石狮纺织服装商贸区。

    ——工贸港口旅游城市。石狮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工业已形成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以五金机械、印刷包装、鞋业鞋材、体育用品、食品饮料、电子信息为支柱的产业体系。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45亿元。港口是石狮得天独厚的优势,石狮拥有国家一类口岸、国内内贸集装箱码头五强、泉州港中心港区——石湖港,目前已建成3000吨、1万吨、3万吨、5万吨、10万吨级泊位各1个,在建5号、6号两个10万吨级泊位。2013年,石湖港货物吞吐量2355.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11.9万标箱,占泉州地区集装箱总吞吐量的半壁江山。目前,我们建设面积20多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石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建设石湖港石材物流园、益家仓储物流、泉州湾钢材市场,规划建设保税物流园、综合物流产业发展基地,全力打造临港产业繁荣带。石狮人文历史悠久,令人向往,海浪沙滩和海蚀地貌构成的绚丽滨海风光与海丝文化、服饰文化等特色文化及舞狮、灯谜、南音、泼水节、踩球舞等民间文化相互融合;端午闽台对渡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膺中国最具地方特色民俗节庆;以石狮服装城为主的休闲购物旅游与以黄金海岸、红塔湾为主的滨海旅游互相促进;以姑嫂塔、六胜塔、林銮渡、虎岫寺、朝天寺、城隍庙、洛伽寺为主的名胜旅游与以灵秀山奥体森林公园、宝盖山生态公园为主的休闲旅游交相辉映,构成独具特色的石狮旅游体系。 

    ——著名侨乡和对台窗口。巍峨高耸的姑嫂塔、六胜塔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航标。爱拼敢赢、聪明智慧的石狮人漂洋过海、出外经商,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石狮因此成为了著名的侨乡。越洋华侨不仅带来了原始财富和可贸易产品,更重要的是造就了石狮人的商业精神。目前,石狮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近30万人,祖藉石狮的台胞30多万人。广大侨胞和港澳台胞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热心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捐办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建市以来,石狮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大力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至2013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152家,外商实际到资44.7亿美元。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编制石狮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向湾面海的发展方向,统筹全市人口、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完成片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和交通、景观提升等专项规划。围绕“时尚织就梦想”的形象定位,开展城市营销推介。二是城乡建设迈开大步。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5.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5.9%,居全省县级市首位。片区改造全速推进,钞坑片区半年多时间完成征迁任务,世茂城市综合体项目快速落地建设,建成展示区、样板区,城市新地标初具雏形;镇中路二期中骏商城、长福泰禾城市广场、城东幸福新城、梧园片区等项目进展顺利,安置房建设加速推进。永宁、蚶江小城镇建设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交通质量不断提升,完成中心城区“白改黑”工程40.6公里。福辉路建成通车,蚶江大道、宝盖山拥军路、石龙路基本完工,跨海大桥、环湾大道、濠江北路加快推进。启用公交IC卡,新增公交车65部,新建公共停车场3个、停车泊位1819个。引水二期工程建成通水,全市日供水能力达64万吨。城东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产。三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连续两年保持全省县市第一,荣获省级生态市命名。“点线面”综合整治项目持续推进,景观提升成效凸显,完成门户廊道、市政道路、滨海岸线、口袋公园等工程,大力推进“借地绿化”、公园“拆墙透绿”,整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下大力气整治水系环境,实施治理项目26个,与晋江市联手推进跨境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启动新型染整产业循环发展园建设,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导热油炉改造工程。新型社区“五清四化三提升”取得良好成效,前埔、郭坑入选泉州市首批十大“美丽乡村”。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繁荣各项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达400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达18048元,居全省县市首位;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92部、家用电脑114台、家用汽车26辆。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到户月人均480元,居全省县级市第一,共发放低保金1781.8万元,19804768人受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续保率99.3%,居全省第一。就业服务继续优化,城镇新增就业1.8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50人。出台沿海五镇石结构及危险房屋改造实施意见,完成450宗危房翻建审批;建成2690套保障性住房,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二是教育质量逐步提高。投入2.7亿元,实施60个校安工程和薄弱校改扩建项目。开办第六实验小学、蚶江中心幼儿园,完成第二实验幼儿园改扩建,凤里中学搬入新校区。“三名”工程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5.4%,高于省、泉州市平均水平。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督导评估。1.9万人在石狮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有效改善全市人才结构。三是文体事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永宁古卫城暨城隍文化节、第三届全市工人运动会,承办国际龙狮争霸赛、全国象棋锦标赛、海峡两岸马拉松比赛等赛事,城市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荣获全国民族传统推广优秀奖、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称号,永宁老街入选第五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市图书馆再次荣膺国家一级图书馆,市博物馆被授予“泉州市第一届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称号。

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2012年度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成绩居全省县级市首位。我们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建成了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和公益性设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人口计生、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显著提升,平安创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强,社会事业发展指数保持全省和泉州市领先地位。侨台外事、民族宗教、双拥、统计、人防、档案、广电、气象、市志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新的进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石狮市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泉州市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融入海西建设和泉州环湾发展大局,全面实施质量提升战略,围绕“产业、港口、城市、民生”重点,在全市掀起“质量石狮、二次创业”的热潮。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实施全域城市化综合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更加时尚、更加精美、更加幸福的现代化石狮。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