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满月”社区巴士如何更便捷?
时间:2019-05-26 00:00
浏览量:

自从5月1日亮相峡谷旅游路后,石狮的社区巴士“小白”便备受关注。随着1号线、2号线的试运营,不少市民也通过乘坐“小白”,体验了一把社区巴士带来的便捷。在此之前,石狮的公共出行方式有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或者骑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社区巴士的试运营,让石狮人公共出行更加多元化,可供选择的方式更多。而对于社区巴士来说,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让人们出行更便捷呢?
“小白”亮相受关注
自从三年前泉州开通社区巴士后,许多市民便期盼着社区巴士也能“开”进石狮。而这个月,“小白”终于来了,并且一来就是“三连发”:先是“五一”四天假期中,亮相峡谷旅游路,在全长4公里的路上来回接送游客。随后,5月5日,连接德辉广场与步行街的社区巴士1号线开始试运营。5月21日,在服装城和世茂摩天城之间运营的社区巴士2号线也开通。
“社区巴士体型小,灵活,调头、避让都比较方便,在一些拥挤的街道里也可以行驶,这是它最大的优点。”在机关上班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在泉州,所以在泉州多次乘坐过社区巴士,而在石狮第一次乘坐是在“五一”期间。“那天一家人原本准备去爬宝盖山,车停好后走到登山木栈道入口处时,孩子回头时看到不远处有一辆社区巴士驶来,便兴奋地叫着‘小白小白’。我们转身看着那辆社区巴士,意外之余也有些惊喜,没想到石狮也有社区巴士了。后来,我们一家人便没再去爬山,而是乘坐它去花海谷公园玩了。”陈女士说,她孩子在泉州也坐过社区巴士,在石狮峡谷旅游路看到它时,一眼就认出来了,而且坐上去后显得很兴奋,摸摸这、看看那,叽叽喳喳的,还摆出一个姿势让她帮忙拍几张照片。
家住民生路的老蔡在看到社区巴士1号线开通的消息后也十分兴奋。退休后的他和老伴一起住在家里,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外地做生意,二儿子住在建德花园二期。因为二儿子第二个孩子年龄较小,他与老伴时常要过去帮忙照看,所以他和老伴经常在两个家之间往返。对于他来说,会骑摩托车,出行还方便些,他老伴每次出行,要么他骑摩托车接送,要么自己搭公交车,或者雇“摩的”。现在有了社区巴士后,他和老伴去二儿子家就比较方便了。“社区巴士没公交车那么高,上下车比较方便,而且车子没有全封闭,比较敞亮。”老蔡说,陪老伴坐了两次后,他也喜欢上乘坐“小白”了。
在老蔡看来,社区巴士很适合像他这样的老年人乘坐。“2元钱的价格比较实惠,老年人使用公交卡来支付也有优惠,而且可以招手即停,随即下车。相比于自己骑摩托车不仅安全,而且也舒适。”不过,老蔡也有些担心,“车子只有一边设置了窗户,另一边是开放式的,下雨天如果风大的话,雨水会不会被刮到车内?”
对于社区巴士开通一事,本报数次关注并报道。在微信公众号“石狮日报”上,许多市民看到消息后都给予点赞。一些市民在留言中表示,十分关注“社区巴士”,并希望通过开通“社区巴士”,让石狮人的公共出行更方便。在微信朋友圈中,记者也注意到,有一些朋友分享了自己在街头拍到的社区巴士图片,并自豪地附上文字:“咱石狮也有社区巴士了”或者“小白来啦”,而其后面的留言也多是溢美之词。
记者体验社区巴士
虽然社区巴士在石狮的亮相备受关注。不过,当记者询问身边的朋友是否坐过时,得到的却大都是否定的答案。那么,社区巴士在石狮开通后,乘坐的人多吗?乘坐时会有怎样的体验?记者决定亲身体验一下。
5月24日11时许,记者来到德辉广场。在3号门前的小广场,三辆社区巴士正按序停放在一条用反光锥隔开的“专用道”上。这些巴士悬挂的是绿底白字“狮电C”开头的车牌。每辆巴士上,第一排是驾驶室,其后共有三排,每排3个座位,中间一排有两个座位靠背上写着“爱心专座”。看上去和平时人们在一些旅游景区里看到的观光电瓶车差不多,所不同的是,这些巴士左侧用玻璃隔起来,设有窗,右侧除了座位边的扶手,没有设置车门,方便乘客上下车。
记者来到排在第一位的那辆巴士前。此时,车上除了驾驶员,没有其他乘客。看到记者走近,驾驶员热情地问记者是否要坐车,见记者点头,便告诉记者“全程2元钱,可以投硬币、刷公交车,或者扫码支付”。因为身上没带硬币,记者便打开微信准备扫码,驾驶员看到后,提醒说“要用支付宝扫”,记者便打开支付宝扫描张贴在驾驶室旁边的二维码图片,不过,扫码后出现的是“泉城通”APP的下载页面。
“下载安装这个APP会不会费流量?”记者对此表示疑虑时,驾驶员便向记者介绍了这个APP的用途,并表示如果不想下载安装APP,可以和他兑换硬币。原来,他随身带了一些硬币,以方便乘客兑换。通过微信转账2元给他,记者从驾驶员那里兑换了2元硬币,投到车头的投币箱中。“还要等多久才走呢?”坐上车后,记者询问驾驶员。他看了下时间,告诉记者再过几分就出发了。“我们是按班次走的,这班是11:20出发。”
一会儿,车子准时出发。从德辉广场3号门前的小广场出来,经辉濠路、绕港南路后,车子驶入八七路,之后沿着民生路、琼林北路、湖滨路、九二路东段、民生路、农贸路,抵达延年路与农贸路的岔路口。一路上,坐在巴士上,记者感觉比较平稳,车子速度也不快,与同向而行的其他车辆相比,巴士的车速比摩托车慢,比自行车快。在乘坐期间,记者发现,巴士右侧上方还有帘子,拉下来便可以遮阳挡雨。此外,车厢尾部放有灭火器,车厢前上方设置有一个监控探头。看来,社区巴士在设计时不少细节方面都考虑到了。
或许是因为中午的原因,乘坐巴士的人少,路上也没有看到有人招手拦车,所以全程就记者一个乘客。在与驾驶员交流中,他告诉记者,每天乘坐社区巴士的人不算多,他一天开八九趟,也就一二十名乘客。从驾驶员提供的一份“社区巴士排班表”上,记者注意到,1号线安排的班次为每8至10分钟一班,但早上第一班和中午、晚上的班次间隔时间会久点,为15分钟左右一班。
5月25日下午5时许,记者再次来到德辉广场3号门前。此时小广场前也停了三辆社区巴士。不过,与记者之前一天所见“乘客少”情形不同的是,其中两辆车已经“满座”。第一辆巴士车上的乘客有大人也有小孩。过了一会儿,发车时间到了,巴士缓缓启动,车上两个小孩开心地欢呼起来,一名家长则拿着手机来了一张自己乘坐巴士的“自拍照”。
“傍晚的时候,乘客会比较多些。”一位在德辉广场里上班的市民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她每天下班后都是乘坐社区巴士回到步行街那边,“旅客多的时候,如果能实现满座即走,不要再等就更好了。那样应该会有更多的人选择乘坐巴士。”
让公共出行更便捷
社区巴士的出现,让石狮公共出行变得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公交车、出租车,人们还可以选择网约车、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社区巴士。相比于其他四轮车子,社区巴士使用的是纯电动车,在低碳、环保方面无疑更具优势,而且其车型小,更适合走街串巷,其底盘低、不用开关门的特点,让老人、儿童上下车也更方便些。
就我市社区巴士开通以来的运营情况,市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市民反应和运营数据来看,社区巴士目前是“叫好不叫座”,大家普遍都认可这种公共出行方式,但实际上,社区巴士每天的乘客量却不多,“目前1号线、2号线各自安排了9台车在走,平均每台车一天收入仅25元,算起来一天一台车就十余名乘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社区巴士使用的是电动车,购车成本不高,每天耗电量也小,成本支出主要在驾驶员工资方面,“我们算过,一台车一个月的成本在7500元左右,很难达到收支平衡。”当然,从社会效益方面来说,社区巴士在接驳、通勤、游玩等方面的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而且,相信随着社区巴士的持续运营,经过一定时间的市场培育期,乘客量也会不断增多。
如何让社区巴士“叫好又叫座”呢?这一问题的核心,其实就是如何让市民出行更便捷,只有这样,才有更多的市民选择乘坐社区巴士,将其作为自己公共出行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这方面,一些市民也提出了各自的建议。记者归结一下,主要有两点: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巴士的知晓率,比如可以在途经线路设置一些站点提示牌、放置一些线路图;二是在对市民出行需求进行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运营线路适时进行优化调整,在高峰时段、乘客量大的线路,适当加密班次。对于一些游客量大的地点景点,可考虑在节假日、周末等时间开通非固定线路,以更好地服务游客。与此同时,不少市民也建议,可借助互联网技术,在线路设置、线路优化等方面更“精准”,满足尽可能多的市民出行需求。
(记者 林春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