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QZ05112-2501-2018-00004 文 号:狮运管〔2018〕2号
发布机构:石狮市交通和城市建设局 发文日期:2018-01-04
信息类别:工作动态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石狮市运输管理所关于印发2018年全市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日期:2018-01-15 字号:

 

 

 

 

 

 

 

 


2018年全市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到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全过程,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过程中形成生动实践。加快互联网+”建设,积极谋划落实交通强市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奋力开创我市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二、总体目标

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强化事故预防措施,确保实现全年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连续下降,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排查风险隐患,构建风险防控长效体系;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切实强化红线意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建设,加快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重视安全生产,狠抓责任落实。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以零容忍的态度,按照从严从细的要求,狠抓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加大力度抓好安全督查,狠抓安全隐患的整改治理,不断抓好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防控体系等建设,着力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确保业务延伸到哪里,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就覆盖到哪里,督促企业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分管职责、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全过程安全管理,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考核追溯制度,实现安全管理过程可追溯,安全责任可追究,违规违章要问责,切实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二)强化源头监管,落实制度措施。切实加强道路运输源头监管,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措施。严格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准入,提升关键岗位人员职业安全技能,加强对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审查和从业行为的监督管理,落实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职业健康、不适岗名单公布制度等;加强辖区维修企业、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安全例行检查机构监管,按照《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规范》(JT/T1045-2016)要求,督促企业认真履行车辆技术管理主体责任;严格执行长途客车凌晨2-5时停车休息或接驳运输制度,严格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安全带生命带、安全告知、三品检查、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和管理等制度,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三)健全预防机制,全面排查治理。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从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有效管控风险特别是重大风险。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制度和隐患整改评估制度,全面、深入排查治理隐患,定期分析评估隐患治理效果。结合实际,明确重点,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打好专项整治组合拳,广泛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加大对安全生产任务重、事故多发等的企业检查力度。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要求,督促企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健全完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消除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实行闭环管理,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

(四)拓展宣传方式,强化安全教育。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作用,通过专栏信息、宣传画、公益广告、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及时全方位地宣传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有关政策措施、《安全生产法》、典型事故案例、应急驾驶知识及先进事迹等,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开展安全工作例会、三级教育、继续教育、岗前培训及 2018 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等,配合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畅通意见反映、投诉举报的渠道,重视媒体和广大乘客监督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加强责任追究,严防事故发生。严格事故责任查处,对因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而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企业,依据事故调查报告中的责任认定情况,严格追究事故企业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以及安全检查不认真、不落实的,一律通报批评、集中曝光,使失信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及时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做好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安全风险摸排管控;严格上岗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加强安全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日常监管,切实抓好安全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六)健全应急管理,做好应急准备。督促企业按照牵头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管理机构、人员和职责要求,在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基础上不断优化企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人员能力建设,开展经常性的应急演练和人员避险自救培训,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大应急救援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加强应急联动,提高区域化应急救援能力。与气象部门建立天气信息快速通报机制,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的准备。畅通报送渠道,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要准确判断影响程度,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果断、妥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