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5101-0300-2017-00176
    • 主题分类: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石狮市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2017-01-12
    • 标题:石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狮市海洋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的通知
    • 备注/文号:狮政综〔2017〕6号
    • 发布日期:2017-01-13
    石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狮市海洋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的通知
    时间:2017-01-13 20:23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石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上级驻石有关单位:

    《石狮市海洋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石狮市人民政府        

    2017年1月12日       

     

     

    石狮市海洋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前   言

     

    石狮市坐落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三面环海,海洋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海洋经济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海洋强国发展战略,落实国务院批准的《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石狮市委 石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实施意见》的战略决策,优化“一心、两带、四大片区”海洋经济空间格局,加快构建特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产业、港口、城市联动发展,全面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海洋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和示范区,特制订《石狮市海洋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0年)》、《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福建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泉州市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泉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 年)》、《泉州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石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石狮市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实施意见》、《石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石狮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为依据,主要阐述规划期内石狮市海洋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战略定位、空间布局、产业转型升级、陆海统筹与区域合作,提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以及支持海洋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石狮海洋经济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地域范围包括石狮管辖的海域和海洋经济发展依托的相关陆域。本规划涉及的产业包括临海临港产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产业等。规划期为2016-2020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石狮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较好,民营经济实力较强,海洋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潜力。

    一、发展条件

    区位优势明显。石狮市是亚洲最大服装城、福建综合改革试验区、著名侨乡,地理位置优越,坐落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三面环海,北临泉州湾,南临深沪湾,东临台湾海峡,与宝岛台湾相望,是连接东海与南海交通要道上的重要枢纽。全市陆域面积16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4公里,行政管辖的毗邻海域面积968平方公里,现辖灵秀、宝盖、蚶江、祥芝、鸿山、锦尚、永宁7个镇和凤里、湖滨2个街道办事处。

    经济实力较强。“十二五”时期,石狮市在经济形势从紧的大背景下,实施“质量石狮、二次创业”发展战略,竞争实力不断凸显,至“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676.3亿元,增长10.2%,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第17位,连续19年位居全省十强县(市)第2位,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居全省县市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纺织鞋服主导产业地位牢固,荣获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推动奖。服务业、海洋经济、电力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也取得较大突破。

    海洋资源丰富。石狮处于华南褶皱系闽东火山断拗带,地貌形态不一,以台地、冲积海积平原为主,砂质岸段规模较大,为发展旅游、海浴和听潮等休闲娱乐活动提供了巨大潜力。石狮临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宜人,自然景观风光秀丽, 岸、湾、潮、礁等自然景观兼备,滨海旅游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境内海岸线曲折蜿蜒,总长67.6公里,北临泉州湾、南临深沪湾,主要包括蚶江、石湖、古浮、祥芝、东店、西岑、梅林等诸小湾,可供建港的深水、中级、浅水岸线长,建设港口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已建成石湖港1个国家一类口岸,祥芝1个国家中心渔港,梅林、东埔、祥渔3个国家一级渔港。石狮海域所属的东海区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主要海洋生物达3000多种,共有2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3种Ⅱ级保护动物,29 种保护鸟类,境内陆生植物有67科220种,丰富的陆海生物资源为石狮市发展现代渔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侨台优势突出。作为著名的侨乡,越洋华侨不仅为石狮带来原始财富和可贸易产品,更重要的是造就石狮人的商业精神。石狮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30多万人,祖籍石狮的台湾同胞30多万人,海外石狮人分布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石狮充分发挥侨台优势,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对外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海洋生态环境良好。石狮市把海洋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加强海洋环保监督执法力度,狠抓环保目标责任落实。集中控制、环保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线监测等环保监管手段,走在全省环保系统前列。2015年,石狮市近岸重点海域海水溶解氧含量和化学需氧量含量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到或优于二类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达到93%。

    二、发展成就

    “十二五”以来,石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不断推进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拓展新兴海洋产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化工及船舶修造业均得以快速发展,海洋主导产业逐步形成,海洋新兴产业势头强劲。

    海洋渔业持续快速发展。海洋水产已经形成捕捞、养殖、加工、出口以及与渔业服务业等相配套的产业体系。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海洋水产品产量不断增加,总产值快速增长,海洋渔业产值占全市农业产值的比例逐步提高。2015年,渔业总产值38.4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6.41%,渔业工业与建筑业总产值47.1亿元,渔业流通与服务业总产值5.6亿元,海洋捕捞36.6万吨,海水养殖3.5万吨,海洋渔业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繁荣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涉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港口是石狮得天独厚的优势,石狮拥有国家一类口岸、内贸集装箱码头五强、泉州港中心港区——石湖港,目前已建成3000吨、1万吨、3万吨、5万吨、10万吨级泊位各1个。2015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3356.7万吨,增长11.5%;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52.7万标箱,增长22.0%。其中:石湖码头港口货物吞吐量2653.4万吨,增长6.8%,集装箱吞吐量127.9万标箱,增长14.3%;华锦码头货物吞吐量670.7万吨,增长38.3%,集装箱吞吐量24.9万标箱,增长85.8%;梅林码头港口货物吞吐量32.6万吨,增长10.6%。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石狮市已被确定为全省海洋生物医药和保健品研发生产基地,培育了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化工、海洋生物科技、海洋通讯设备等新兴产业,其中华宝“医药级高纯度氨基葡萄糖盐酸盐”、海星“鱼鳞鱼皮萃取胶原蛋白肽及系列产品开发产业化”、万弘“海洋多糖多层复合包装膜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飞通“海洋船舶北斗卫星系统设备终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6个项目列入福建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

    海洋科技实力不断提升。福建拥有一大批涉海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迈向海洋经济强省的过程中,石狮海洋产业企业强化与中国海洋大学、福建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富有石狮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目前氨基葡萄糖衍生物、海藻健康饮品等产学研合作成果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存在问题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强度过大。石狮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但是过大的资源开发强度,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海洋生物的自然繁衍结构,损害了海洋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海洋资源约束日趋紧张,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制约。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率,破解资源要素制约难题,大力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迫在眉睫。

    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石狮市海洋产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传统海洋第一产业占比过高,且在占据绝对份额的渔业中,远洋捕捞水平相对较低,长期过度的近海捕捞,致使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新型养殖鱼类品种不够丰富,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技术不成熟,传统海洋第一产业向现代海洋渔业转型形势紧迫。海洋第二产业中,水产品加工仍以传统粗加工为主,产业层次相对较低,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高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精细化工技术等相对落后,上下游未能实现高效对接,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海洋第三产业中,物流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业优势资源尚需进一步整合挖掘,海洋服务业在海洋经济产值中的比例仍需进一步提升。

    涉海基础条件不够完善。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需要各项基础要素的有力支撑。石狮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虽然不断加大,但由于历史欠账多,涉海交通、信息、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仍不尽完善。金融行业对海洋产业的支持力度相对欠缺,大部分资金仍投向传统产业,对海洋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依然有限,海洋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资金瓶颈。

    海洋科技力量较为薄弱。虽然石狮市海洋科技实力有所提升,但整体海洋科技水平仍然较低、海洋科技力量较为薄弱,无法满足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受城市环境所限,石狮市海洋人才缺乏,辖区内科研机构和涉海高校数量较少、规模较小,无法形成合力组建大型研发基地,严重制约海洋科技综合优势的发挥,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产业化进展缓慢,海洋科技力量对海洋产业的强劲推力亟需进一步激活。

    全民海洋意识亟待增强。石狮市海洋保护意识较为薄弱,海洋“蓝色国土”观念不强,社会对海洋知识、海洋历史、海洋文化及海洋政策了解较少,尤其是对发展海洋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靠海吃海”的传统理念根深蒂固,导致主要经济鱼类得不到有效恢复,渔获物低龄化、小型化、低值化现象日趋明显,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亟待加强综合性、长期性、战略性的海洋宣传教育及海洋知识普及工作,全面提升海洋意识。

    四、机遇与挑战

    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进入国家重要决策。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2012年9月国务院批准《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为福建实施“海洋经济强省”战略提供新的发展平台,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划,有力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泉州建设“海丝先行区”战略,为拥有深厚海丝文化底蕴的石狮,实现海洋经济品牌化发展,带来良好机遇。泉州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以港兴市”和“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等战略决定,有力推动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石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提出打造“宜居宜业滨海城市”的发展目标。多重政策机遇叠加,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海”的优势,把海洋经济作为战略重点,对石狮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具有重要意义。

    面临挑战。石狮市面积较小,陆域面积仅 160平方公里,市域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面积已占市域陆域总用地的 57%,未来土地资源极其紧缺,海洋产业陆域可规划面积极度有限,港口航运、滨海旅游、临海工业等海洋产业发展面临不同程度的空间制约,在固有的海域空间内协调布局海洋产业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艰巨任务。石狮市水产加工以初级加工为主,海洋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在渔业资源日渐枯竭的形势下,传统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成为石狮发展海洋产业的关键。石狮市与晋江市、惠安县等地在发展模式、城市定位等方面都存在着高度相似性,且毗邻同一片海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势必存在激烈竞争,亟需加强与周边地区的配套分工协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诸多沿海城市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且规模化集群化优势明显,我市海洋新兴产业尚处培育发展阶段,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今后发展海洋经济的关键所在。

     

    第二章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定位

     

    石狮市海洋产业未来发展应以福建省及泉州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为基本指导,通过借鉴国内外海洋产业发展先进经验,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为石狮市海洋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人海和谐、海陆统筹”的发展理念,以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石狮市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发展目标,优化“一心、两带、四大片区”海洋经济空间格局,加快构建特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陆海统筹联动与区域合作发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把石狮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海洋经济发展优势,率先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和示范区。

    二、战略定位

    立足石狮市海洋经济发展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和资源优势,贯彻落实国家、福建省、泉州市海洋经济战略战略部署,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率先建成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较强、开发开放程度较高、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和示范区,全面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优化布局,产业升级。优化海洋产业空间布局,集聚发展高端临海临港产业,提升发展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优势海洋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海洋服务业,加快延伸拓展产业链条,着力构建特色突出、结构优化、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创新驱动,科技兴海。以科技兴海为引领,优化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环境,着力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大海洋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构筑开放式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与国内外涉海科教资源产学研合作体系,服务于区域海洋产业转型与升级,推进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海陆统筹,联动发展。统筹推进海陆资源的综合开发,实现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和经济关联。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区际联动,处理好与晋江市、惠安县等周边地区海域资源开发关系,融入泉州“环湾、向湾、同城化”发展进程。充分发挥石狮侨台优势,积极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大局,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合理开发,有效保护。严格遵循海岸带发展规划,充分遵循自然规律和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海洋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开发内容、开发力度,落实保护治理措施,依法管理海洋经济活动,确保海洋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与海洋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三、发展目标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目标:到2020年,产业体系初步完善,海洋产业增加值比2015年翻一番,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以上,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地位日趋明显(详见附表)。

    ——高端临港临海产业加快集聚,环湾蓝色经济区有序发展,祥芝、东埔渔港经济区建成完善,循环经济、滨海旅游提档升级,“一心、两带、四大片区”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海洋经济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

    ——传统渔业生产方式有效转变,到2020年渔业总产值达137亿元,年均增长10%;海水养殖总产量达3.57万吨;远洋捕捞总产量比2015年增长1.8万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加强,海洋经济发展素质显著提高,特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陆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现陆海产业互动、协调发展。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更加适应,湿地及滩涂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陆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状况得到改善,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0%以上,海洋生物资源逐步恢复,海洋生态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争取获批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台风、风暴潮监测预警机制不断健全,地震、海啸预警预报能力不断加强,海洋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广为宣传,海洋防护体系不断完善,海洋灾害抵御能力显著提高。

    表2-1  2020年石狮市海洋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

    2020年目标

    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1

    海洋生产总产值

    亿元

    175

    350

    14.87

    预期性

    2

    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

    20

    >30

    >8.4

    预期性

    3

    渔业经济总产值

    亿元

    94.6

    137

    7.7

    预期性

    4

    水产品加工总产值

    亿元

    44

    67

    8.8

    预期性

    5

    海洋捕捞总产量

    万吨

    36.5

    39

    1.3

    预期性

    6

    渔民年均纯收入

    21778

    30545

    7

    预期性

    7

    海洋科技贡献率

    %

    30

    50

    10.76

    预期性

    8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3356.7

    5400

    10

    预期性

    9

    海水水质达到或优于二类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

    %

    93

    70以上

    ——

    约束性

     

    第三章 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立足区域海洋资源和产业基础条件,遵循海洋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着力构建石狮市“一心、两带、四大片区”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格局(详见附图)。

    一、做大“一心”

    指石狮市中心城区,作为服务于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主要发展金融、科研、商贸、信息、文化创意等服务产业。不断提升涉海服务专业化水平,推进标准化和品牌建设,重点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现代海洋服务企业及服务业集聚区,辐射带动沿海产业发展,从而提高海洋经济整体实力,实现海陆产业布局协同发展;加快招商引智,吸引资金、人才、技术、信息集聚,推动国内外涉海企业总部、技术研发、贸易服务等落户中心城区,带动相关行业集聚发展;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动与两大开发保护带和四大片区的轴向联系,为石狮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二、做优“两大开发保护带”

    沿海产业开发保护带。指海岸带地区。依托石狮市海岸带空间基础及现有资源,遵循产业间整体协调和同类产业相对集聚布局的基本原则,加快发展港口经济、智能产业、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滨海旅游等蓝色产业,优化布局,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加快集聚形成沿海产业统筹发展集聚带。充分考虑滨海生态保护限制,在合理开发利用海岸带的同时,注重对岸线资源的保护。坚持沿海产业循环化绿色化发展,推进港口、渔港码头环保设施建设,加强入海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海岸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

    近海综合开发保护带。指海岸线外至12海里的带状近海水域。主要依托近海海域以及离岸海岛资源,重点发展海上(水下)旅游、海上交通运输、健康生态养殖等离岸海洋产业。布局泉州湾海洋保护区、石湖港口航运区、古浮湾旅游休闲娱乐区、祥芝农渔业区、锦尚港口航运区、黄金海岸旅游休闲娱乐区、梅林港口航运区等主要用海区域,形成海洋产业与海洋环境相协调的近海(离岸)开发保护带。科学合理推进近海水域的开发利用,防止船舶航行、海上倾泻等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平衡。

    三、做强“四大片区”

    依托现有海洋产业发展基础,全面统筹沿海地区产业发展与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与资源优化配置。着力打造蚶江环湾蓝色经济区、祥芝-东埔渔港经济区、祥芝-鸿山-锦尚滨海循环经济区和永宁滨海休闲旅游区等四大专业化与综合性相结合的海洋产业集聚高地。

    蚶江环湾蓝色经济区。大力打造新型湿地保护产业有序发展、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新兴海洋产业壮大成长的现代蓝色经济区。依托泉州湾南岸特色海洋资源和晋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以生态旅游开发为方向,加快发展新型湿地保护产业;利用石湖港区位优势,整合物流资源,加快建设石湖港后物流园、物流分拨中心和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化临港物流;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引导技术先进、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加快聚集,大力发展智能产业、海洋新兴产业等高效生态临港工业。

    祥芝-东埔渔港经济区。在建设现代化渔港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聚集,建设以海洋产业、休闲旅游、海洋人才培养为主导的现代化渔港经济区。依托祥芝中心渔港和东埔一级渔港,完善远洋渔业捕捞、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互联网+渔货贸易、船舶修造等渔业全产业链生产体系;依托海洋生物科技园区,大力发展海洋功能食品和生物制品、海洋药物、工业海洋微生物产品,不断推进海洋新兴集聚发展,做大海洋生物提取物应用产业链;依托渔港和渔家传统文化留存,发展生态渔港休闲旅游;依托泉州海洋学院,发展海洋(渔业)专业人才教育及实习实训服务产业。

    祥芝-鸿山-锦尚滨海循环经济区。推动临海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循环化、生态化、高端化发展,实现临海热电、临海工业、海水综合利用等产业群良性互动。依托福建省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石狮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快关键节能环保技术升级,配套建设热电余热综合利用、灰渣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推动发展临海热电产业综合体;依托PTA项目,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PTA二期并对接湄洲湾炼化一体化,推进向高附加值的上游产品不断延伸;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液氨冷冻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产业提升,打造海产品冷冻加工区;依托石狮市新型染整产业循环发展园,加快建设祥鸿锦漂染集控区治污和海水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重大项目。

    永宁滨海休闲旅游区。充分发挥滨海资源优势,加快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全力发展特色鲜明的滨海休闲旅游产业。依托黄金海岸、红塔湾海湾资源,加快开发永宁滨海旅游项目,完善滨海旅游服务设施,推进现代游艇码头建设,在观音山打造特色人文生态摄影基地。推进永宁渔港经济区建设,扩建梅林国家一级渔港进港大道,疏通渔港港池,打造渔港风情游。挖掘以永宁古卫城、城隍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品牌,加深文化体验,发展文化创意旅游项目,带动滨海休闲旅游产业大发展。

     

    图3-1石狮海洋经济空间布局示意图

     

    第四章 产业结构转型与优化升级

     

    坚持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扩大海洋产业规模、提高海洋科技含量、提升经济社会效益为方向,集聚发展高端临港临海产业,提升发展优势海洋产业,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着力构建特色突出、结构优化、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一、集聚发展高端临港临海产业

    (一)做大做强港口经济

    充分利用石湖港区作为泉州湾中心港区的区位优势,以港兴城、港城联动,加快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全力打造高端临港产业。

    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加速推进石湖港5#、6#两个10万吨泊位工程建设,争取7#、8#、9#三个泊位早日动工建设;在努力做好海丝遗址保护的同时,推动石湖港后区填海项目及连接共富路的港区第二疏港通道建设;完善港区“大通关”机制,提高通关、报关等服务效率,加快联检场所建设,创造条件申报石湖港综合保税区,积极推进锦尚、梅林一类口岸申报工作;加快功能置换,盘活闲置厂房,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引进培育船代、货代、物流、金融等港口服务业;推动中石油公司的业主码头改造成为公用码头,发挥码头最大效益;支持中外运公司、佳龙集团等建设PTA交割仓库;推进石湖石材堆场转为交易市场,进一步提高码头综合经济效益。

    提升港口运输与物流业整合物流资源,加快建设石湖港后物流园、物流分拨中心和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引进培育一批物流企业聚集发展,拓展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商贸等现代物流服务,推进安通物流、濠江物流、港泰物流、中外运、PTA交割库等物流仓储项目落地建设。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整顿“小、散、弱、乱”的物流企业,推动现代物流企业联合发展,形成沿海地区重要的供应链服务基地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流枢纽城市。鼓励物流龙头企业在石狮建设采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批发代理市场和连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扶持航运业发展,大力拓宽国际航运渠道,拓展梅林对台贸易码头和华锦码头业务。加强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构建全覆盖、多业态的海洋运输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加工、配载、仓储等信息化服务能力。

    加快完善临港工业体系。依托石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集群化和高端化为导向,引导技术先进、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加快聚集,加强产业资源整合和战略合作,大力发展智能移动终端、北斗通讯与应用、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智能产业,发挥通达、飞通、科达、永信等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在周边集聚发展,加快科技孵化、产品研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园区综合配套设施,加强招商引智,形成产业链整合延伸、配套分工的临港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临港科技城”。

    (二)优化升级临海产业

    充分挖掘临海能源、石化产业、循环经济等基础优势,加快拓展产业链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鼓励福建省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石狮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快关键节能环保技术的突破和改进,实施清洁化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配套建设热电余热综合利用、灰渣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利用岸线资源,合理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能源,集聚新能源制造企业、科研机构和服务机构,实现能源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先进工艺、技术、设备,加快石狮市新型染整产业循环发展园建设。加快建设PTA二期并对接湄洲湾炼化一体化项目,鼓励引进PTA配套项目,推进向高附加值的上游产品不断延伸。

    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完善配套能力,深化交流合作,发展壮大成长型产业,积极培育临海新兴产业。加强与台湾地区产业交流,承接台湾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船舶修造等产业转移。突出海洋特色,重点发展修造船一体化产业链条,支持修造船企业发展船舶通讯、船舶防撞系统以及船用柴油机、发电机组、齿轮箱、可调浆、曲轴、系泊锚链、船用机械、船用锅炉、船用压载水处理系统等配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二、提升发展优势海洋产业

    (一)加快发展生态高效海洋渔业

    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养殖、捕捞、加工、休闲渔业一体化的现代海洋渔业。

    海水养殖现代化鼓励支持陆基工厂化养殖,发展健康生态低碳化养殖模式;提升海水养殖科研实力,寻求众多海洋类院校技术支持,打造海水养殖良种基地,着力提高优势良种覆盖率;扶持标准化池塘养殖、浅海设施养殖、工厂化养殖、立体化碳汇养殖等现代化渔业示范场、示范区、示范基地及示范企业,开展系列示范工程;成立石狮市养殖业专业协会及渔业组织,促进政府、协会、渔民三方合作,实现现代养殖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及现代化。

    海洋捕捞远洋化。提高渔港服务能力和运作效率,不断完善祥芝中心渔港配套设施,争取祥芝中心渔港为开放口岸,吸引大型捕捞船停靠石狮;扶持远洋捕捞,控制近海捕捞,拓展外海捕捞,开发公海渔业资源,依托祥芝、梅林港逐步形成集远洋捕捞、采购交易、配送加工、冷链物流、信息集成于一体的专业化远洋渔业基地;鼓励港顺等远洋企业组建现代化远洋捕捞船队,推进捕捞装备更新改造,集中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装备水平高的远洋渔业龙头企业。

    水产品加工精细化。设立水产品集中加工区,优化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重点引进先进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支持明祥、海百皇、海星、正源、万弘等水产品加工企业开发标准化、系列化精深加工海产品;建立食品饮料研发中心,支持正源、海星等海洋食品加工企业建设食品品牌中心;推动海洋渔业优势产品品牌化建设,实施名优名品战略,多渠道打造石狮渔业品牌;鼓励企业投资开发特色、安全、营养、方便的多样化绿色食品,打造特色食品品牌。

    冷链物流规模化。借助石狮市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基础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完善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形成专业化水产品冷链物流运输集群,推进冷链物流规模化、跨越式发展。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全过程整体运输效率;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应用GPS、自动识别等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承运人、生产商、供应商及相关的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等单位联结起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实现产销地冷链物流无缝对接。

    (二)整合开发多元滨海旅游产业

    围绕建设“宜居宜业滨海城市”目标,合理开发石狮海岸、海滩、海湾旅游资源,构筑“山、海、城”结合,“点、线、面”互动的开发空间结构,形成特色突出的滨海旅游体系。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深挖海丝文化、渔文化、城隍文化、对渡文化、服饰文化等文化特色,重点开发融滨海度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渔港风情、海上运动等于一体的特色滨海旅游。推进姑嫂塔、六胜塔、林銮渡等海丝遗迹保护,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体验游。加强古镇、古村、古街、古厝的保护开发,重点建设永宁老街、城隍庙闽台民俗文化街区、永宁古卫城片区,融入永宁古卫城暨城隍文化节、闽台民俗节等节气活动,加深文化体验。结合石狮渔文化特色,开展渔家生活体验、滨海美食品味、休闲垂钓捕捞、海底探险等渔港风情旅游;举办渔民文化节,运用民俗表演、渔文化展等形式,动静结合展现石狮渔文化。充分挖掘黄金海岸、红塔湾等滨海旅游资源,引进帆船、游艇、冲浪、直升机观光等体育休闲体验项目,开发引进水上运动、沙滩运动、品牌赛事;在红塔湾建设海洋生态公园;在观音山打造人文生态摄影基地;培育大坠岛特色渔船、游艇旅游、沙雕展、海上水世界等旅游项目。

    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着手海岸线规划和沙滩修复工作,融合景观设计,打造亲水性滨海休闲旅游带。加强旅游区(点)道路管网、通信网络等基础配套建设,完善交通道路标识,制作全市旅游宣传图册,建设语音导游系统,构建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旅游安全保障与应对机制。开发具有滨海特色的旅游伴手礼产品,推广石狮特色餐饮,不断完善旅游产业链条。着力加强对台、对厦旅游交流合作,开通对台、对金客运、邮轮航线,加快融入厦漳泉一体化旅游线路规划,拓展辐射周边地区。

    三、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一)做大做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加快海洋生物科技园区建设,以石狮市被确定为福建省海洋生物医药和保健品研发生产基地为契机,重点发展海洋功能食品和生物制品、海洋药物等特色海洋产品。

    重点研制海洋功能食品和生物制品。针对大宗海洋低值鱼类和海珍品综合加工利用,优化生产工艺、设备,研发新型高值海洋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建立产品技术标准和生产示范,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功能性食品和饮料;依托海星食品、万弘海洋生物科技等企业,在积极开发胶原蛋白肽、壳聚糖、海藻酸钠、琼胶等海洋生物多糖材料的基础上,规模化制备强度高、柔韧性好、可食用的新型制品;针对海洋生物营养成份和生理活性物质,研发组合酶工程、糖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及配套工艺,研制具有高附加值的特效海洋功能食品和生物制品。

    积极拓展海洋药物产业。依托华宝海洋生物化工等企业,推动海洋生物原料药产业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加快拓展与甲壳素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密切相关的生物医药业。以海洋动植物、海洋共生微生物、极端环境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积极开发以海洋生物多糖、海洋生物蛋白、海洋脂类物质等为主要功效成分的海洋原料药,拓展以高纯度海洋胶原蛋白、生物多糖、荧光蛋白等为原料的新型医用生物材料,突破中试工程化技术瓶颈,加快产业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

    (二)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

    加强与国内外大型成套设备企业的沟通联系,通过技术引进、合作、合资、联合开发等方式,引进海洋装备制造领域的重点企业,带动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

    重点发展海洋通讯装备制造。充分发挥飞通等海洋通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列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海洋船舶电子海图导航仪、航行数据记录仪、声纳探测装备、射频识别系统设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备、北斗移动监控指挥系统设备、卫星宽带数字通信系统设备等海事智能产品,不断拓展国防军用领域。结合通信大数据积累,提供海洋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打造国内最大的海洋通信、导航及信息化整机和系统供应基地,推进海洋通讯装备制造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

    积极发展海洋船舶制造业。鼓励海博等重点造船企业联合开发与引进现代造船技术,加强高技术、高附加值、具备远洋航行能力船舶设计及制造,积极发展远洋渔船、集装箱船、散货船、滚装船、工程船等高端船舶与游艇制造。提升船舶配套装备研发能力,做大做强鸣扬机电等企业,加快发展电推船发电机组、船用柴油机,提高整机关键设备及控制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水平。加强关联企业引进培育,逐渐配套形成船舶设计、船用信息产品、船用机械等完整海洋装备制造产业链。

    加快发展海洋环保装备。适应海洋生态建设、环境治理工程建设需求,发展海洋污染和生态灾害监测技术装备、海洋污染应急处置装备、船舶及海洋工程污染物在线实时监测控制与净化处理装备等高端产品,培育形成海洋环保高技术产业。

    (三)培育发展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以战略眼光,积极推进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稳步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为石狮海洋经济长远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推进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发挥纺织服装产业集聚优势,建设海洋生物纺织材料研发中心,发展涉海纺织新材料,重点开展海藻酸盐纤维以及褐藻藻酸衍生物纤维等纺织服装用纤维和纺织助剂的研发和生产,实现海洋经济与纺织服装的融合发展。大力开展鱼类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充分挖掘富含大量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特点,通过精深加工,变废为宝,生产鱼油、鱼蛋白钙糖、混合肥料等各种农业、轻工、医药、环保和食品行业所需的新产品,不断提高鱼类产品附加值。引导发展利用海洋生物质生产聚乳酸、聚羟基烷酸、聚氨基酸和聚有机酸等生物可降解材料,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与淀粉共混的环境友好材料,新型炭质吸附材料,新型绿色生态可降解聚乳酸纤维,生物法多元醇纤维和生物化学品等。

    稳步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围绕临海热电、石化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广海水冷却和低温多效蒸馏技术,推动海水循环冷却技术产业化。推广包括消防、海水冲厕、景观用水等在内的大生活用海水工程。利用高温高盐的海水冷却水,开发增养殖、海水育苗、“人工死海”等旅游项目。发展海水直接利用产业示范工程,加强海洋化学资源、卤水资源及钙盐、镁盐、溴等系列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大力发展高附加值海水利用产品。

    四、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产业    

    加快培育发展海洋金融服务、海洋公共服务、海洋文化创意等现代海洋服务业,推进现代海洋服务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重点发展一批实力雄厚、规模壮大的现代海洋服务企业及产业园。

    发展海洋金融服务产业。加快设立海洋产业资金,提高基金使用效益,将基金重点投向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综合利用业、现代海洋服务业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开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成立海洋产业金融服务专业机构,探索水产品抵押等创新模式,完善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已投运各类船舶和在建船舶抵押贷款、预付保函等金融业务。

    拓展海洋公共服务产业。建设石狮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政策咨询、海洋科技产学研项目对接等信息。举办海洋项目成果展览会、海洋经济发展论坛等商务活动,促进海洋产业快速发展。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涉海技术培训与进修,支持校企、院所共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实习见习基地。发展海洋类继续教育,深入开展岗位培训、预备劳动力培训等教育培训。加强渔民职业技能和职务船员培训,提高广大渔民新技术应用水平,为石狮提供各类海洋专业人才。

    培育海洋文化创意产业。以星期Yi服饰创意博览园、众创空间等为依托,扶持海洋文化创意企业,在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广告设计创意、动漫制作、网络游戏、建筑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中融入海洋文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文化创意产品。积极引导企业在产品中植入海洋文化元素,开发海丝文化纺织服装品、工艺品,拓展创意产品产业链。以“石狮海峡渔文化博物馆”为基础,规划建设“海丝文化”博物馆,发展壮大以海丝文化、滨海独有景观为特色的微电影拍摄基地。挖掘闽台海洋民俗文化,丰富海洋宗教文化内涵,不断创新,在节庆文化活动和阵地活动中注重海洋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营造海洋文化氛围。

    专栏一  石狮市“十三五”海洋经济项目表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码头建设

    泉州石湖作业区5#、6#泊位

    蚶江镇

    建设两个10万吨集装箱泊位及相应的后方堆场,设计年吞吐能力120万标箱。

    泉州湾港区锦尚作业区2#泊位扩建及4#,7#-9#泊位工程

    锦尚镇

    2#泊位扩建工程为利用现有设施,通过扩建回旋水域,成为一个2万吨级的通用泊位(结构按3.5万吨级散货船预留),年设计吞吐量为100万吨。

    4#泊位为新建1.5万吨级泊位一个(结构按靠泊3.5万吨级散货船设计)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年设计吞吐量为115万吨。

    7#-9#泊位新建3个50000吨级至100000吨级泊位及配套附属工程

    泉州深沪湾港区梅林作业区梅林码头改扩建工程

    永宁镇

    对现有梅林码头进行改扩建,调整装卸货种;新建2个2000GT客运泊位(码头水工结构按可靠泊5000GT客船设计),码头设计通过客运40万人次/年;建设1.4千米的防波堤;陆域形成总面积33.67万平方米。逐步发展游艇业务。

    泉州港石湖作业区中石油码头改扩建

    蚶江镇

    对港区油品专用码头1#泊位、2#泊位进行扩建,1#泊位由原来1万吨级扩能至3万吨级,2#泊位由3千吨级扩能至5千吨级。

    石湖陆岛交通码头

    蚶江镇

    建设一座1000吨级陆岛交通码头以及相应的给排水、供电照明、环保等配套设施,总用地(用海)72亩。

    石狮伍堡陆岛交通码头

    鸿山镇

    建设1个1000吨级交通码头

    祥渔村陆岛交通码头

    祥芝镇

    新建码头1000吨级客货码头泊位一个及相应配套设施,年设计吞吐能力货10万吨、客6万人次。

    (二)渔港建设

    祥芝中心渔港水产品交易市场

    祥芝镇

    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建设交易服务大楼、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市场管理办公室、垃圾回收站、污水处理设施。

    梅林国家一级渔港

    永宁镇

    申请建设国家一级渔港规划建设防波堤950米,码头长180米,形成陆域面积14500万平方米。

    石狮市鸿山镇伍堡二级渔港工程

    鸿山镇

    建设防波堤200米及直立式码头2个泊位,长80米;卸港量达到2.0万吨。总用海面积13.85公顷,其中填海面积0.935公顷,防波堤、港池和回旋水域用海12.915公顷。

    祥芝渔港经济区(包含以下6个子项目)

    祥芝镇

     

    (1)祥芝中心渔港扩建工程

    祥芝镇

    新增泊位13个、陆域面积6.9公顷、码头岸线804米,新增避风水域面积19万平方米、防波堤318米、年渔货通过能力21万吨的渔港,建设管理服务大楼4000平方米。

    (2)渔港配套设施建设之中心渔港港区提升改造

    祥芝镇

    渔港港区停车场建设,区域面积约5万平方米,做好港区功能分区,设置智能收费岗,完善港区监控系统,在中心渔港内港区腹地硬化约6000平方米,用于水产品车辆临时停放与装卸,港区封闭式管理,组建专业管理团队。

    (3)滨海岸线景观带之祥芝镇祥宝路、宝狮路、高克路、镇前路道路改造工程

    祥芝镇

    祥宝路、宝狮路约2公里人行道改造,交通标志标线,路灯改造,路口灯控改造,部分雨水设施、破损水泥路面、架空电力线路入地缆化改造及增设箱式变压器;高克路660米人行道改造,主车道拓宽,交通标志标线,路灯改造,破损水泥路面改造及排水边沟改造。

    (4)船舶修造区

    祥芝镇

    位于中心渔港西侧,占地约300亩,现有5家造船企业,进行修造船区规划调整及用海手续办理。

    (5)渔需品仓库

    祥芝镇

    建于祥农码头南侧,占地12亩,拟建成单层钢结构建筑,为各类渔船提供网、绳、索、筐、五金工具等存放场所。

    (6)古浮湾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祥芝镇

    古浮小西山公园;古浮湾渔家乐美食广场停车场;古浮湾滨海木栈道,从古浮渔业码头到龙海寺,长约1公里左右;古浮沙滩修复,每年逐步修复沙滩,5年完成沙滩修复。

    东埔渔港经济区

    鸿山镇

    以万弘海洋生物科技生产项目为示范点,建设水产品专业市场;建设鱿鱼、巴郎鱼等海产品加工区;建设滨海特色小镇,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渔产品美食街、渔文化博物馆等特色旅游;发展海洋生物化工、生物医药。

    永宁渔港经济区

    永宁镇

    以丰源水产和海星生物科技为龙头打造海洋生物基地,在红塔湾建设海洋生态公园,在观音山打造人文生态摄影基地,在梅林建设海鲜批发市场,扩建梅林国家一级渔港进港大道,疏通渔港港池。

    (三)交通基础设施

    泉州二重环湾快速路石狮段

    永宁镇、宝盖镇

    按城市快速路标准规划,连接石狮主城区至晋江南部。

    共富路(沿海大通道至码头段)公路工程(第二疏港通道)

    蚶江镇

    配套石湖码头5#、6#泊位的建成,规划建设共富路沿海大通道至石湖码头段。

    石永二路东延伸段工程

    永宁镇

    起点位于石永二路与沿海大通道交叉口,终点接石狮市红塔湾旅游公路,路线全长514.487米,按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路基宽度60米,设计行车速度主车道60公里/小时、辅道40公里/小时,双向八车道,沥青路面,估算总投资4253.58万元,其中建安费2965.91万元,征迁费用636.84万元。

    锦蚶路公路工程

    鸿山镇

    锦尚镇

    起点与石祥路平交,路线走向由北向南,终点与沿海大通道平交,全长2.617公里,按一级公路(具备城市道路功能)标准设计,道路红线50米,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60km/h,估算总投资29100.5万元,其中建筑安装费12210.5万元,征迁费14563万元。

    红塔湾旅游公路

    永宁镇

    道路全长5.306公里,采用双向6车道,路基宽50米,设计行车速路40km/h,道路等级二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包含路基路面工程、桥涵工程、雨污水管线、交通工程、照明工程和景观绿化工程。

    普通国省干线纵一线永宁外线(外高至梅林段)

    永宁镇

    路线全长约1.6公里,二级公路兼城市道路功能,路基宽度50米,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40km/h。估算总投资18635万元,其中建筑安装费15635万元,征迁费3000万元。

    沿海大通道祥芝外线斗尾段

    祥芝镇

    位于沿海大通道祥渔码头斗尾段,道路全长500米,宽26米,双向四车道,道路的管线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后沿海大通道将全线贯通。

    沿海大通道路灯提升工程

    蚶江镇

    鸿山镇

    锦尚镇

    古浮外线:总长约2.4公里,拟在公路一侧绿化带安装80支12米单臂双火路灯,新装变压器2台,计划投资300万元。
    祥芝外线:建设长度约为6公里,拟单侧安装12米LED路灯,总投资约1000万。该路灯工程总体设计、分段施工,一期建设祥芝溪口至斗尾段,二期建设祥芝斗尾至东埔段。
    锦尚至永宁:总长约5.5公里,前段长约2.8公里安装中央绿化带12米双臂单火路灯,后段约2.7公里安装两侧绿化带12米单臂单火路灯,部分路口安装中杆灯及高杆灯,计划投资900万元。

    鸿山镇通港路

    鸿山镇

    通港路连接新旧沿海大通道,长500米、宽18米宽,设计时速30km/h、按城市支路标准进行设计,需改造地下箱涵300米,拆除厂房面积约3000平方米。

    海城大道(古卫城段)及永港路旁支

    永宁镇

    该路将作为城隍庙片区闽台文化街区、永宁古卫城景区交通配套及周边居民生活出行的交通要道。包括:海城大道古卫城段(石永路至旅游公路),宽38米,长1.55公里;旁支永港路(石永路至海城大道),宽24米,长388米。

    峡谷旅游路

    学府路至共富路

    峡谷路顺接石永二路绕行双髻山接至学府路,全长约4km,风景道两侧景观提升。

    沿海大通道盐田段

    永宁镇

    全长约2600米,道路宽度50米,双向六车道,按二级公路兼城市道路设计。

    (四)海洋科技园区建设

    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区项目

    祥芝镇

    鸿山镇

    规划用地4000亩,集中发展海洋生物产业精加工区,重点做大海洋生物提取物应用产业链。建设“三纵四横一半环”道路交通系统,设置产品检测、产品研发、教育培训、综合服务等4个中心。

    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创新中心

    祥芝镇

    鸿山镇

    用地面积100亩,项目主要建设12栋建筑,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涵盖技术中心、信息中心、人才中心和孵化中心等4大功能。

    (五)港后物流

    石湖港后物流园区

    高新区

    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现代综合物流平台、物流服务交易区、商品展示交易区、粮食物流基地等

    港泰物流项目

    蚶江镇

    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商贸办公中心、物流中心、生活配套中心。

    濠江物流

    蚶江镇

    占地509亩,须填土140万立方米,建设一幢办公楼、仓库、堆场,总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

    福建东南(冷链)仓储项目

    蚶江镇

    规划总用地面积95483.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416.6平方米,共由1幢五层办公楼、1幢五层员工宿舍、4幢冷链仓库、1个11300㎡的冷链集装箱堆场、1幢快速(包装拆拼箱)配送仓库以及1座设计2000吨(吃水3米)的集装箱船泊位组成。

    安高石湖仓储物流(续)

    蚶江镇

    海关监管区公用石材堆场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办公楼一栋、100吨以上龙门吊5座,轨道距离200-243米长,地磅2台。

    富星电子商务仓储项目(续)

    蚶江镇

    项目建筑总面积4200平方米,建设仓储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员工公寓、物流信息技术培训中心、电子商务办公中心等

    冷链物流园区

    祥芝镇

    由高新区详细规划,占地600亩,位于赤湖村和后湖村,主要工作征地拆迁和招商引资。

    石狮益家仓储物流项目二期

    蚶江镇

    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建设市场交易区、仓储物流区及配套设施。

    两岸邮政海运快件监管中心

    高新区 

    目前已建成办公与生活配套场地3000㎡,监管中心仓库5000㎡已通过海关设计审验,正在改建中,预计六个月后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中外运期货交割库

    高新区

    占地150亩,建设商品类别齐全的期货交割仓库。

    中外运保税物流仓库

    高新区

    依托中外运现有基础设施,申请建立保税物流仓库。

    (六)现代渔业

    正源台湾水产品、冷冻调理食品综合开发项目

    永宁镇

    用地面积8533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兴建3万吨冷库及配套加工水产食品罐头厂各一座,食品检测中心、办公大楼、职工食堂宿舍大楼各一座,年产值达1.5~1.8亿,年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

    海百皇海洋休闲系列食品开发项目

    祥芝镇

    通过对台湾海峡低值海捕水产品进行特色加工,实现产业增值。拟建设海洋休闲食品研发中心、深加工生产线、冷库设施、科技示范基地及其他配套设施。

    华宝明祥鱼酱罐头生产综合项目

    祥芝镇

    与泰国合作,充分利用石狮丰富的渔业资源,建设年产万吨的鱼酱加工生产线,主要出口东南亚国家。项目占地200亩,分两期建设。

    百祥海产品沙丁鱼深加工产业链项目

    祥芝镇

    一期规模为日产200吨沙丁鱼全自动高速鱼体处理生产线和5000吨的库容。

    利成水产罐头生产线

    祥芝镇

    建设两条罐头生产线,主要为沙丁鱼罐头和青鱼罐头。

    (七)海洋生物医药

    华宝海洋生物科技项目

    祥芝镇

    新建年产3750吨高纯度氨基酸葡萄糖的厂房及配套设施,一期项目投资1亿元。

    万弘海洋生物科技

    鸿山镇

    建设5万吨冷库、水产深加工车间、海洋生物制品车间、仓储物流研发中心,一期项目投资3亿元。

    万弘海洋生物可食用包装膜项目

    鸿山镇

    实现新型食用型包装材料的批量生产。

    海星鱼鳞鱼皮萃取胶原蛋白肽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

    永宁镇

    利用台湾生物技术和设备,以废弃物鱼皮为原料生产胶原蛋白,并加工为保健食品。

    (八)海洋装备制造

    石狮海洋船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通讯设备飞通(福建)生产基地

    高新区

    本项目占地36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集研发、办公、生产、仓储及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体,满足各方面需求的现代化企业配套工业厂房及配套设施。

    福建鸣扬机电厂房及配套设施项目

    高新区

    本项目占地约71亩。集船用发电机组设计成套,船用柴油机、发电机组、齿轮箱、可调浆等船舶动力配套设备销售,发电机组成套及销售,产品售后三包服务、配件供应和维修业务为一体。

    海博船厂扩建升级项目

    永宁镇

    新建船体构件组装车间、轮机加工车间、船台,添置生产设备。

    港顺新获批两艘远洋运输船

     

    新获批两艘远洋运输船(3000吨)目前处在建造

    领航渔船建设项目

     

    新建2艘总吨位达1200吨的专业远洋灯光围网船。

    富嘉远洋渔船建造项目

     

    计划建造8艘中上层灯光围网渔船(主机功率2100kw),配套建造1艘渔运补给船(主机功率2100kw),建造完成后主要赴太平洋公海开展捕捞生产作业。

    东海洋远洋渔船建造项目

     

    计划建造10艘中上层远洋围网渔船,同时配套2艘渔运补给船,建造完成后主要赴北太平洋海域开展捕捞作业。

    (九)滨海旅游

    石狮永宁(古卫城)历史文化及滨海旅游项目(包含以下5个子项目)

    永宁镇

    建设集闽海文化、古卫城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滨海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美丽乡村景观示范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园区。

    (1)黄金海岸改造开发建设

    永宁镇

    海语公园、滨海景观及其他旅游配套工程。

    (2)红塔湾整治项目

    永宁镇

    开展红塔湾岸线整治,建设临时过渡经营房(含水、电、排污等管道铺设),拆除沙滩临时搭盖。

    (3)永宁城隍庙闽台民俗文化街区

    永宁镇

    建设城隍文化广场、古卫城文化展示区、文化商业街区工程,主要用于闽台民俗文化展示及承接该区域旅游人群购物需求。

    (4)永宁老街修缮整治项目

    永宁镇

    永宁老街总长约1.5公里,宽3-5米,重点开展永宁老街内“三线”下地、给排水管道铺设改造、路面整修、环境卫生整治及重点地段环境的绿化美化。

    (5)永宁城隍庙前广场

    永宁镇

    位于城隍祭祀广场南北主轴线,南接神佑广场,北侧为永宁城隍庙,面积1340平方米;包括绿化、小品及相关配套建设。

    祥芝渔港风情小镇

    祥芝镇

    围绕打造休闲生态渔村目标,实施大山屿野生鸟类保护、沙滩修复、岸线景观提升、滨海休闲公园建设及发展渔家乐、紫菜文化等。

    鸿山影视基地

    鸿山镇

    依托鸿山镇文体活动中心,创建以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嘉庚学院微电影创作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吸引全国100所高校挂牌进驻,每年吸引3000人次高校大学师生前来创作,开展培训、拍摄体验等多种运营方式,吸引影视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形成集微电影前后期制作,影视教育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海丝文物古址规划整治工程

     

    石湖古码头(林銮渡)、六胜塔、万寿塔等“海丝”古迹环境综合整治和道路规划建设提升

    华侨故居(古民居)集中展示区项目

     

    对我市现存的华侨故居进行集中保护管理,并着手进行策划包装,对外进行展示。

    蚶江鹿港对渡碑遗址周边环境整治及绿化提升工程

    蚶江镇

    为加强对省级文物蚶江鹿港对渡碑的保护,计划对遗址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对原有绿化进行重新布局,同时结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建设,建设蚶江镇重点区域展示馆。

    海丝服饰文化博物馆

    灵秀镇

    重点讲述石狮的服饰故事与展示石狮的服饰文化,让观众在体验中理解石狮服饰之城的形成、发展繁荣的历史

    正阳直升机空中旅游项目

    永宁镇

    前期包括直升机空中体验式旅游、直升机驾驶培训、商务接待、应急救援、作业飞行、飞行俱乐部等。

    郭坑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

    永宁镇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

    天农良谷农业休闲园(西岑)开发项目

    永宁镇

    项目位于永宁镇西岑村,总占地面积200亩,开发建设周期为2年。开发建设的项目包括: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生态餐厅、绿色种植园、花海、少儿科教园、房车、露营区、红树湾水娱园、自助蔬果种植棚等项内容。

    (十)临港工业

    石狮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高新区

    高新区围绕“临港科技城”目标,大力发展智能硬件、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与海洋装备配套产业、现代物流、高端创业与研发服务业,建设成为港城融合、产城一体、集聚创新的临港科技城,打造福建港城产城市功能综合区创新发展的“标杆”。

    石狮市新型染整产业循环发展园循环化改造项目

    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

    全面整合提升祥芝、鸿山、锦尚三镇工业集控区,重点推进园区污染防治、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推进园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鸿山循环经济项目

    鸿山镇

    建设年消纳利用各种工业固废110万吨,年产30万吨磨细粉煤灰、60万立方米大理石脱硫剂厂房。

    石狮热电厂三号机组技术改造工程

    祥芝镇

    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拟建设1台22MW高温超高压参数抽汽背压热电联产机组代替6MW中温中压的低参数背压机组,实现中压蒸汽供热的热电联产。

    鸿山热电厂一期工程热电超低排放改造工程

    鸿山镇

    #1、#2机组脱硫、脱硝、除尘设备改造

    鸿山热电三期

    鸿山镇

    建设2台100万千瓦发电机。

    PTA二期及聚酯产品生产项目

    蚶江镇

    二期PTA项目是依托一期的扩建项目,建设规模:110万吨/年,年操作时间8000小时,主要建设PTA主装置及公用工程配套设施,其中,大部分公用工程设施依托一期扩建。另建设40万吨/年聚酯产业(PET)园区

    佳龙石化PTA装置一期改扩建项目

    蚶江镇

    项目拟对已在运营的60万吨/年PTA生产装置及其配套公用工程、辅助生产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总投资约2.3亿元,预计建成时间2016年10月,已完成前期投资约600万元,含前期费及部分在建工程。

    (十一)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环湾生态湿地公园

    蚶江镇

    项目位于石狮市环湾桥头片区,用地约2.68平方公里,项目包括环湾金海岸湿地公园、排涝枢纽、生态农业休闲公园等。

    祥芝古浮湾生态环境修复项目

    祥芝镇

    围绕打造休闲生态渔村目标,实施大山屿野生鸟类保护、沙滩修复、岸线景观提升、滨海休闲公园建设及发展渔家乐、紫菜文化等。

    海洋生态环境整治工程

     

    包括海漂垃圾整治、鱼苗增殖放流等

    专栏二   海洋产业重点招商项目库

    序号

    产业领域

    项目名称

    拟建设内容

    1

    临海临港产业

    海洋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

    重点发展新型海工装备与特种船舶,高附加值钻井平台配套模块及关键设备,深海探测设备,海洋环保设备

    2

    冷链仓储物流集团

    组建专业化水产品冷链仓储、物流运输企业集团

    3

    锦尚作业区8-9#泊位工程

    建设10万吨泊位

    4

    疏港铁路支线

    争取吉永泉铁路石湖港支线规划建设

    5

    石湖港区外贸服务园区

    规划将阜华工业园区调动为外贸服务园区,引进一批企业、物流、货代等中介企业入驻

    6

    海运大厦

    功能定位为总部基地、商务办公、信息服务、公共服务等。主要面向涉海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企业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等,同时配套引进信息服务、职业培训、投融资、管理咨询等单位;以及商贸、餐饮、休闲、会务等商务服务行业

    7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园区

    以发展跨境电商业务作为外贸发展的新突破口,在石湖中外运堆场区积极布局跨境电商集中区,向上级海关申请支持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场所,引进电商交易平台运营公司,对接物流企业,引导跨境电商企业聚集

    8

    海洋渔业

    远洋渔业产业链工程

    围绕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打造集远洋捕捞、冷链物流、休闲旅游、美食消费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型远洋渔业产业链

    9

    远洋渔业生产后勤保障基地

    建设集捕捞、渔港、交易市场、渔需用品市场、冷冻厂、水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远洋渔业基地

    10

    滨海旅游产业

    邮轮游艇产业消费培育工程

    加快邮轮母港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促进邮轮通关便利化;规划建设游艇公共码头及配套基础设施,推动游艇大众化消费;重点发展游艇设计、维修、培训、配套金融等游艇上下游产业,打造游艇服务产业集群;

    11

    石狮旅游集散中心及滨海特色旅游开发项目

    建设石狮旅游集散中心站及平台,以开发永宁古卫城及滨海旅游项目为石狮旅游资源综合开发龙头,论证生成系列特色化、规模化、市场辐射范围广泛的旅游项目

    12

    微电影拍摄基地

    围绕滨海生态与服饰文化,充分挖掘古街古民居的文化价值,打造微电影创作拍摄基地

    13

    黄金海岸生态休闲度假区项目

    开发定位为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于一体大型生态度假区

    14

    滨海体育休闲体验项目

    适应全民运动需求,引进帆船、游艇、冲浪、直升机观光等体育休闲体验项目,开发引进水上运动、沙滩运动、品牌赛事等

    15

    海上乐园开发项目

    建设天然游泳场、快艇冲浪、水上表演区、野炊渔村、垂钓园等

    16

    游艇旅游项目

    建设游艇码头,开通前往厦门、浙江普陀山等地的游艇旅游客运专线

    17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海洋生物育种培育基地

    重点发展基于生物基因工程的遗传育种,海洋生物工厂化高效养殖,提高培育品种的优良性状和抗病能力

    18

    海洋生物制品精深加工基地

    依托远洋渔业,重点开展海洋生物功能活性物质研究,开发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营养品、功能食品、保健品和新型营养源、生物质能源产品等,开展海洋医用材料、创伤修复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19

    海洋生物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基地

    重点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微生物抗肿瘤、心血管疾病的活性物质和疫苗,开发基于生物基因工程的抗肿瘤、抗血栓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

    20

    海水综合利用产业

    海水淡化产业化基地

    尽快启动鸿山电厂海水淡化工程项目,积极引进或自主研究电渗析海水淡化、膜法海水淡化、蒸馏法海水淡化、反渗透法海水淡化、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确保长远供水的安全,建设适度规模的海水淡化产业化基地

    21

    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加快研发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推进海水提取钾、溴、镁等系列产品及其深加工品规模化生产,建立海水利用和海水资源综合开发产业链

    22

    海洋服务产业

    海洋产权交易中心

    功能定位为海洋产权交易、配套商务服务、休闲办公等,主要面向涉海企业以及提供配套服务的金融、证券、保险、基金、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公正、鉴定、法律咨询等单位

    23

    石狮市海洋水产展销会

    创策划、承办海洋科技产学研项目成果交易会、展览会、展销会,促进海洋产业快速发展

    24

    石狮市海洋产业网络交易推广平台(网站)

    建设石狮海洋产业专业化网络交易平台,发布与交换原料、产品、设备出售出租信息,建立水产品加工、水产品冷链一体化信息服务跟踪系统,打造绿色水产品

    25

    海洋安全信息系统研发与产业化基地

    研究开发数字化海洋生产、海洋捕捞信息系统,推广使用渔业船只数字化安全信息系统,建立政府级渔船信息服务平台,打造石狮“数字海洋”工程

     

    第五章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建立健全海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一、推动海洋科技创新

    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海峡两岸科技孵化基地平台、海洋生物科技园区的作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国家级、福建省级、泉州市级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推进海洋生物科技成果产业化。以政府为主体,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海洋重点科研院所建立海洋产业战略合作平台,规划建设海洋产业技术标准服务平台和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提升发展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采取技术联姻、知识共享、合作开发的方式共同开展海洋重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我市实施的涉海科研项目,优先安排科技立项,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开展海洋科技研发。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完善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养殖良种培育、海洋信息服务、海水淡化等技术体系。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攻关,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解决制约我市海洋产业发展的前沿性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对与高校、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或研究所建立技术依托关系,并实施具体研发项目的海洋产业企业,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加强对海洋科技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培育一批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海洋科技企业。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研院校和科技人员采取技术转让、成果入股、技术承包、建立示范基地、创办技术开发实体等形式,加速科技成果的开发和转化。对高校、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技术和技术开发项目所得,按照有关税收政策规定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对先进适用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优先推荐争取省里项目成果转化资金扶持。加强海洋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引导科技中介机构积极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评估等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项目成果交易会,推动海洋科技成果与企业的对接,促进海洋科技成果尽快转化落地。

    二、加强涉海院校建设和海洋人才培养

    提高涉海院校实力。办好泉州海洋学院,扶持开设海洋工程及技术、航海以及航运管理、海洋食品加工、海洋生物加工等海洋相关专业,积极创办国家级、省级海洋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强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引进相关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加大海洋学科教师的培养力度;探索在海洋专业领域实行定向招生制度,进一步扩大中职学生的招生比例;支持泉州海洋学院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建立海洋人才培训中心。

    加大涉海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围绕海洋产业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集聚人才,加强面向海洋的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柔性引才机制,提高海洋人才引进和开发服务能力。依托国家、福建省、泉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海洋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通过培养、引进和合作等方式,造就掌握海洋尖端技术的人才队伍;建立引进人才跟踪服务机制,完善生活配套设施,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探索建立涉海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各种形式的涉海技术培训与进修,支持涉海企业与相关高校联合建立海洋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实行“定单式”人才培养。

     

    第六章陆海统筹与区域合作

     

    强化陆海资源、产业、空间规划衔接,推动陆海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协调发展。密切与沿海及内陆区域的合作交流,积极拓展与海峡对岸及海外的跨海合作,带动石狮区域经济的协调开放发展。

    一、促进陆海联动发展

    统筹陆海发展规划。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统筹海域、海岸带、内陆腹地开发建设,通过海洋经济的大发展,带动内陆腹地的大开发、大开放。坚持“多规合一”,统筹利用港口、岸线、陆域、海域资源,推进陆域规划与海岸带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红线规划相衔接,对接石狮市全域一体空间规划,确保规划贯彻落实。

    加强“港口-腹地”一体化建设。以港口为依托,不断完善疏港交通体系,充分发挥港区对陆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密切海陆经济的联系与合作。加快港口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现代物流、海洋高新技术等临海产业在港口腹地的布局,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加速聚集,以临海产业为纽带,把石狮内陆地区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坚强腹地。

    有序推动陆海产业互动。把海洋产业与临海临港产业、涉海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统筹推进,加快港口物流、智能产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等产业的发展,加快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形成整体优势。推进传统纺织服装产业与海洋产业互动发展,将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元素充分融入服装面料、图案、配饰当中,加强海洋新材料在服装面料应用上的研发和产业化。把海岸带临海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加快完善城镇体系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发展滨海城镇,培育临港临海特色小镇。

    不断完善陆海基础设施。加快交通线路通盘布局,推动泉厦漳城市联盟路石狮连接线、泉州二重环湾南段快速路等前期工程建设。重点构建石湖港快捷疏港道路系统,争取吉永泉铁路石湖港支线规划建设。加强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港口经济综合运输通道。强化供水保障体系建设,增强沿海水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海洋与渔业安全工程及应急体系建设,完善渔港防御灾害基础设施,提高渔港防台抗台、安全避风能力。建设海洋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防范、化解渔业生产风险,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快海堤建设,健全防洪防潮工程体系,防止海水入侵。

    统筹近岸开发和深远海空间拓展。加快近岸开发项目建设,重点发展生态养殖、精细化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品牌化海洋渔业以及休闲渔业,加快打造渔港经济区。创造深远海空间拓展条件,设立远洋渔业生产后勤保障基地,打造远洋渔业开放码头,推进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加快基于北斗卫星技术的海事智能产品研发,做大做强飞通通讯等海事信息产品企业。储备发展深海技术装备制造业、深海采矿业、深海生物基因技术等深海高技术产业。

    二、全面推动区域合作

    积极推进区域互联互通。主动融入厦漳泉同城化、泉州环湾城市建设以及晋江石狮同城化发展。进一步优化提升环湾片区规划,加强与环泉州湾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对接与协调。推进与晋江协调发展,打通连接晋东南的区域性通道,整合深沪湾自然文化资源,优化商贸旅游功能布局,推动永宁和龙湖、深沪等镇共建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滨海休闲区,探索共建海洋开发保护带。加强与厦门市、漳州市等沿海地区合作建立港口群、临港临海工业体系、现代海洋渔业互动发展格局。

    加强对台合作交流。创新狮台合作交流机制,加强与台湾在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现代服务业和现代海洋渔业方面的合作,支持建设两岸科技交流合作平台,鼓励两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共同设立两岸合作研发机构。大力推进狮台海洋现代服务业合作,支持台商以独资或控股方式,设立海洋产业研发中心、营运中心等海洋现代服务业。加强狮台现代渔业合作,重点对接台湾处于领先地位的远洋渔业、休闲渔业、海水养殖、种苗繁殖及冷链物流等产业。鼓励台资在石设立金融中介机构和其他金融服务机构。加大狮台海洋资源环境协同保护力度,保障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大力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积极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大局,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着力打造“海丝”重要的中心节点城市。充分发挥石湖港内贸集装箱基础优势,拓展外贸集装箱业务,强化区域港口的合作。建立与珠三角地区的合作交流机制,在电子信息、海洋装备制造、石化产业、金融、港口物流等方面加强联系与合作。以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为纽带,进一步扩展与港澳及东南亚国家海洋经济方面的合作。办好“海丝海博会”,进一步推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抱团参展。加快泰国鱼罐头食品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产业链条。探索参与开发境外海洋资源,拓展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

     

    第七章海洋环境保护与修复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集约利用、综合利用海洋资源,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一、科学保护与利用海洋资源

    加快海岸带规划布局。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有序开发利用岸线资源,将我市岸线分为重点开发、适度开发、预留开发三类进行管理,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优化岸线开发方案,切实加强重要岸线战略预留,坚决杜绝圈占岸线等行为,保证定向投放。明确近岸海域港口、工业、航运、旅游、渔业等功能分区,推进项目沿垂直岸线布局,优先保证港口建设需要。严格控制湾内填海造地,对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用海项目一律禁批,全面提高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科学合理开展填海造地。以《石狮城市总体规划》和《石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科学论证围填海项目,认真落实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扎实做好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环评,科学合理编制填海造地规划。根据海湾生态环境承载力、水下文化遗产分布情况、陆域产业布局以及各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科学合理推动围海造地工作。

    强化沙滩和海砂资源保护。重点加强石狮黄金海岸、红塔湾等区域沙滩保护力度,加强对岸线沙滩的巡查管护力度,制止海上和陆域非法盗采海砂行为,切实保护沙滩资源。对石狮黄金海岸等流失严重的沙滩进行修复。保护海岸植被,加强海岸基干林带和纵深防护林建设,建成沿海“带、网、片”相结合的森林综合防御体系。

    全面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严格控制和压缩近海捕捞强度,严格实行禁渔区、禁渔期和休渔期制度。在近岸重点增养殖区建设一批生态养殖示范区。加强重点渔场、江河出海口、海湾等海域水生资源繁殖区的保护,强化对渔业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探索建立石狮市特色及濒危海洋物种自然保护区,并纳入国际、国家及省市海洋生态系统合作保护体系。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促进海洋经济生物种群的恢复增长。

    二、强化海洋污染防控

    全面防控海洋污染。以推进沿海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入海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持续开展近海水域污染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入海污染物总量。加快沿海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先进的污水入海处置技术。加强重点陆源污染物排放监控,加强海水养殖、船舶排污、港口环境及海上倾废区执法监督。限制高污染项目在重点海域沿岸布局,加强海上污染源管理,强化海洋船舶溢油管理。建立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和定期预报制度。开展渔港渔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渔港、码头环保设施建设,制定渔船废水排放标准。积极利用现代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努力降低海水养殖引发的海域污染。推动跨区域海洋污染防治。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海洋综合监测中心,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检测及海洋防灾减灾技术服务。建设海洋污染控制信息系统和共享平台,促进环保、渔业等部门监测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系统,提高区域应急监测和快速反应能力。开展石狮海洋生态系统调查,综合评价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压力。加强渔港经济区等涉海项目的规划论证和环评,规范海洋产业、围填海、海洋工程的审批、建设监管和监测评估。

    不断提升生态修复能力。加强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海的修复管理,推进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外来物种入侵等专项治理。开展重点海湾、沙滩、渔港渔村、滨海风景区、养殖集中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重点加强蚶江河口湿地保护与修复。实施湾底泥清淤疏浚和滩涂整治工程,促进海湾水质、底质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环境修复。开展红树林种植,加快沿海绿色屏障建设和恢复。

     

    第八章 保障措施

     

    加快石狮市海洋产业发展,实现“海洋强市”战略目标,必须制定各项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促进石狮海洋产业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统筹协调。依托海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海洋经济重大决策、重要规划和重要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及时解决事关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重点产业布局和重点区域开发,提高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联动性。制定海洋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具体措施与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有序开展。加强对规划执行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实施定期考核评估制度,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我市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制度,开展海洋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等海洋产业的运行监测与评估,搭建海洋经济数据共享信息发布平台。探索建立以海洋生产总值为核心的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深化涉海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执法力量和装备建设,加强海上联合执法。加快建设重点海域环境监测监视、海洋防灾减灾、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信息化平台,加强应急管理、处置和救助设施建设。加快跨海大桥、海岸工程、海底管线的安全监测。

    二、强化要素保障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对接国家、福建省和泉州市扶持海洋产业发展政策,积极争取对石狮市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海洋经济重点园区、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结合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我市扶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政策措施,加大对海洋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统筹设立石狮市海洋经济发展专项基金,聚焦支持海洋重点产业、海洋科技创新产品、海洋公共服务平台、涉海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建立健全涉海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在石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海洋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推动我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上争取对石狮海洋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给予信贷规模和政策倾斜。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专营机构或专业支行,提高海洋经济信贷审批效率。拓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加大对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滩涂、海水养殖和现代海洋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创新在建船舶抵押融资模式,适当提高运输船舶、渔船抵押贷款额度。

    强化用地(海)政策支持。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设用地需求,对列入国家和福建省、泉州市重点的涉海工程、海洋产业等项目使用林地、海域及围填海计划指标各相关部门给予倾斜。凡是符合规划和产业政策、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由国土部门优先保障。在全域空间统筹规划中,优化用地(海)布局,预留发展空间,促进现代海洋产业集中集聚发展。

    加快园区载体建设。集中力量建设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导海洋新兴产业、高端临港临海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完善产业园的道路、供电供气、给排水等配套基础设施,注重专业孵化器和专业性服务体系建设,合力布局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完善产业集聚环境。加强招商引资,按照产业发展的定位着力引进海洋新兴产业企业,加快形成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相互协同的产业格局。

    三、突出项目建设

    实施项目带动。建立海洋经济项目库和建设管理长效机制,科学安排、有序实施海洋经济重点项目。海洋经济重点建设项目优先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有条件的积极争取列入省、泉州市重点建设项目。通过“6.18”、“9.8”等项目推介会平台,促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落地。健全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尽快开工拟建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辟服务海洋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加快办理相关手续促进项目尽早落地。

    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海洋开发。发挥民营经济优势,鼓励民营资本实施海洋经济重大项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港口物流、船舶修造、远洋渔业、海洋装备等海洋资源开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海洋经济龙头企业,配套专项扶持政策,每年组织一批海洋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和现代海洋渔业龙头企业参评市级龙头企业并给予一定奖励。加大海洋经济区域、园区、企业品牌培育力度。

    四、深化交流合作

    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企业抱团参加国际渔博会等专业展会,了解行业最新方向,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石狮市传统优势海洋产品以及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鼓励石狮市海洋产业企业建立境外生产、营销、服务网络。重点加强与周边县市、国内其他沿海地区、内陆的互动、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海洋科技创新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

    五、加强舆论引导

    加强宣传报道,大力宣传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的海洋经济意识、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和海洋管理意识。做好各级海洋经济扶持政策的宣传解读,引导企业认识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用好用足政策。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积极性,提高开发保护海洋的自觉性,为加快石狮海洋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