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中介常见手法有哪些,金融消费者应该如何防范?
时间:2025-03-07 10:02 浏览量:

  1.假冒正规机。通过仿冒银行、保险公司或金融平台名称、LOGO、网站等,虚构资质背书,诱导消费者信任。

  2.虚假承诺诱导 。宣称“无视征信”“百分百放款”“全额退保”“保本高收益”等,利用消费者急迫心理实施欺诈。

  3.伪造材料骗贷。以“包装资质”为名,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并伪造流水、收入证明等申请贷款,涉嫌诈骗。

  金融消费者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主动远离非法中介活动,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1.核实资质,选择正规渠道 办理金融业务应直接通过银行、持牌金融机构或官方平台,勿轻信第三方中介承诺。

  2.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提供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警惕要求“屏幕共享”或远程控制设备的操作。

  3.理性对待“代理维权”如遇金融纠纷,可通过金融机构客服、调解组织或监管部门合法维权,勿委托非法中介编造事实投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