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基层“一池春水” 服务治理“双向奔赴”
时间:2024-08-12 01:30 浏览量: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源于治理。城市是居住空间,更是美好生活的载体。基层是群众百姓安居乐业的末端,更是城市社会治理的前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石狮陆域面积仅16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高达4287人/平方公里,在所有县域中遥遥领先。面对民营经济高度发达、各类要素高度集聚和各类空间复杂多元的市况民情,城市治理的难度不言而喻。近年来,石狮用“心为基层想、劲朝基层使、人往基层走”的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持续高效激活基层“一池春水”,力促服务治理“双向奔赴”,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基层治理“一竿子到底”
  基于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石狮将文明城市创建指标相关事项的采集、办理情况入格,将发现的问题派发给责任部门限期整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各类问题在基层一线发现和解决,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工作,加强对公益广告、路面排水、小区管理、占道经营、垃圾分类、市政设施、市容管理、消防通道、夜市经营场所等9个事项的督查考评整改,持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率先在泉州市范围内实现县级区域“幼升小、小升初”全覆盖报名,家长只需通过手机端填写姓名、身份证等基本信息即可快速完成报名;推进市民群众在“i石狮”小程序自主填报消防访查记录,推动消防安全治理新模式……
  这些仅仅是网格化治理的缩影。近年来,石狮推深做实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完善构建穿透式体系,下沉一线,靠前服务,推动治理“一竿子到底”,确保各类问题在基层一线解决,不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据悉,石狮按现行128个村(社区)行政区域划分,另外,宝盖鞋城、宝盖科技园、石狮服装城、石狮国际轻纺城、灵秀创业园、灵秀科技园6个工业(商贸)园区独立划分,形成134个村(社区、园区)网格;落实“以房管人”为基础,将流动人口作为重要参考依据,按地缘型、单元型、单位型和综合型等不同类型划分675个单元网格1396个责任网格,并实行统一网格编码制度,绘制形成“全市一张网格电子地图”,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格。依托全域“一张网”调度指挥体系,石狮基本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信息在网格采集、隐患在网格排查、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开展”的全闭环管理,延伸拓展“安全联保、困难联帮、矛盾联排、纠纷联调、问题联治、人员联控、民风联树、法治联宣、政策联学”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数据显示,目前石狮全市已组建网格员队伍2700余人,并有3160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并编入具体网格,同时还广泛发动各类志愿组织共同参与网格化工作。
  近邻服务“全域一体化”
  在凤里街道仁里社区“党建+”邻里中心,黄秀丽、杨金莲等一些家庭妇女一有空,便会到这里做些剪线头、钉纽扣的零工活。“住进小区后,少了老房子的租金收入,一些家庭妇女就想在持家的同时,找些零工帮衬生计。”社区党委书记王志雄介绍,而有些加工厂也会存在临时短工不足问题,社区便积极牵线搭桥,在邻里中心内设置灵活就业互助站。“每个月多少增加一些收入,也灵活方便。”黄秀丽说。
  “在这里特别快乐,晚年生活太有趣了。”在鸿山镇东埔三村“党建+”邻里中心,两位年过九旬的老人是鸿山镇东埔三村敬老院的一对室友,逢人来参观,她们都“炫”出自己的幸福生活,脸上洋溢的笑容像极了天真的孩子。据悉,东埔三村“党建+”邻里中心重点探索“家门口养老”模式,通过创办敬老院,让村中孤寡、空巢贫困老人免费入住,对普通老人每月则仅收取400元,让村中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安享幸福晚年。“目前,长年住在这里的老人有30多个,我们除了聘请专业人员照看外,每天还安排一名村‘两委’24小时无偿进行照看。”东埔三村党委书记、村主任邱金伍介绍。
  让民众在“家门口”即可便捷享受服务,这是石狮市建设“党建+”邻里中心的初衷。据悉,石狮以镇域为单位,按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全域一体、统筹建设“党建+”邻里中心,涵盖城市社区、工业园区、传统村落、商圈市场4种类型,全力打造15分钟近邻服务圈。自2022年启动建设工作以来,石狮市将“党建+”邻里中心列为基层党建“一号工程”,通过两年时间,全域布局“党建+”邻里中心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建设运营“党建+”邻里中心54个,其中农村32个、社区15个、园区6个、商圈1个,率先在泉州市实现全覆盖建设任务。
  矛盾调处“一片好枫景”
  矛盾纠纷不可避免,如何发现矛盾、化解矛盾考验着城市社会治理的智慧。近年来,石狮积极践行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不同实践场景中不断丰富发展“枫桥经验”。
  石狮是渔业大市,全市沿海共有5个渔业镇、20个重点渔村,拥有7个大小渔港。其中,祥芝镇是全国渔业重镇。在祥芝渔港,伴随渔业高速发展、渔船数量剧增,渔船碰撞、意外伤害、工伤事故、劳资纠纷等涉海涉渔纠纷偶有发生。面对社会治理新难题,石狮依托当地渔业协会,充分调动渔业生产各方及相关方直接和间接参与纠纷调解,积极打造行业自治的调解平台,解决以往涉渔纠纷“摸不清情况、找不到路子”和“搭不上边、办不成事”的尴尬局面,探索出“政府规范指导、民间广泛参与、多元调解和海上救助双修”极具地域特色的闽南渔港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石狮拥有“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全国纺织产业模范集群”“中国服装示范产业集群”等多项国字号荣誉称号。其中,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地位于锦尚镇,目前园区入驻企业40多家、员工5000多人。针对园区劳动关系纠纷呈现多点散发状态,锦尚镇推动园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政和园“党建+”邻里中心、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等“多中心合一”一体建设,打造“一站式”综合治理平台,推出调解区、评理区、法律服务区等“递进式”功能区服务,搭建镇级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村级纠纷多元化解室、个人品牌调解室等劳动纠纷调解力量,形成企业“家门口”劳动争议化解便民服务圈,从源头上预防劳动争议发生。
  石狮电商产业发达,所辖灵秀镇为“中国淘宝名镇”,该镇12个行政村均为“中国淘宝村”。随着电商产业迅猛发展及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知识产权、合同、劳动争议等各类矛盾纠纷日益凸显,灵秀镇依托电商谷“党建+”邻里中心阵地,充分发挥近邻党建和园区区位优势,设立“电商枫桥”调解工作室,建设电商融合治理中心,组建以法官、检察官、法律顾问、执法骨干、专业检测机构人才为主体的“电商枫桥”调解服务团队,为电商企业提供纠纷预防调处服务,把调解组织建在园区,以便就地受理和调解园区内电商行业矛盾纠纷,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协同、线上线下联动、多元解纷力量参与的电商行业纠纷治理新模式——“电商枫桥”。 (记者 杨德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