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5909-0300-2025-00039
- 发布机构:锦尚镇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4-18
- 标题:【回应关切】锦尚镇人民政府关于印染行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报告
- 发布日期:2025-04-18
锦尚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染整集控区“大党委”三区联创机制为牵引,聚焦印染行业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双向发力,创新实施“党建引领、四量协同、三区共治”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三区联创”示范标杆。通过强化“大党委”统筹功能,将集控区管委会与片区“大党委”深度融合,建立“党建联席会+六个专项工作组”协同机制,高标准推进集控区“党建+”邻里中心(惠企驿站)建设,集成社区、园区、厂区三方资源,推动基层治理效能与印染行业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融,为全市“党建引领+生态治理”提供了“染整模式”鲜活样板。
(一)党建引领提升发展“力量”
一是构建党建共同体,形成发展合力。以“三区联创”为抓手,创新成立锦尚镇染整集控区“大党委”,统筹整合厝上村、锦尚村、卢厝村、港东村、深埕村5个行政村资源,形成“产业联动、资源共享、民生共融”的协同发展格局。依托集控区“党建+”邻里中心(惠企驿站),构建“1个园区党委+17个党支部”立体化组织体系,覆盖企业党员93名、村居党员389名,推动5家重点企业率先实现“党建入章”。整合劳动争议调解、法律援助等12项服务功能,联动卢厝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教育矩阵,全面提升党建引领效能。
二是构筑服务融合体,加快同心聚力。在全市三大集控区中率先设立染整园区惠企驿站,打造集人才培育、政策宣传、智慧管理、资源共享于一体的“一站式”涉企服务平台,构建“对象全覆盖、服务全天候、沟通全方位、支持全过程”服务模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组织园区二代企业家赴浙江、山东、上海等地参观学习,并与东华大学等纺织行业顶尖院校开展产学研对接,推动企二代“开眼看世界”,增强创新创业信心,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三是构筑基层协同体,助推高效发力。创新成立集控区发展理事会,推动企业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增强整体竞争力。争取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资源下沉,设立基层联系点(石狮办事处),为印染产业链上下游技术进步搭建重要平台,促进协同发展与交流。针对劳动争议多点散发问题,整合个人金牌调解力量,构建“专业调处、说事评理、体检防治、普法赋能”多元调解机制,打造“一站式”调解平台,实现矛盾就地化解,维护园区和谐稳定。
(二)机制优化提升发展“能量”
一是创新污水处理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联合锦尚污水处理厂出台印染企业污水处理差异化分配机制,依据企业工艺水质实际情况,首创企业自行承诺进水浓度值,并将市级分级评定结果、亩产税收、技改投入等指标纳入污水调配奖励激励体系。评定A级企业、亩均税收排名前列及行业标杆企业可获20%-30%的排污量奖励,并提供应急排放协调服务。机制实施后,染整企业亩均税收从5万元提升至8.5万元,增幅达60%,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二是优化园区服务机制,精准破解发展难题。出台《锦尚镇工业(产业)园区管理机制工作方案》,建立“一名挂钩领导+一个工作专班”的园区服务机制,统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创新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提供“定制化”精准服务,搭建政企沟通“连心桥”。2024年累计摸排企业诉求30项,其中25项已协调解决,需市级解决的问题已及时上报并跟踪落实,实现企业诉求“百分百响应、百分百反馈”的服务闭环。
三是健全联席会商机制,及时化解安全隐患。针对锦尚污水处理厂水解酸化池结构安全隐患问题,迅速召开专题联席会议,组织集控区企业共商共治,筹集专项资金413万元实施加固修复工程,避免2万吨污水日处理量的流失;同时筹集50万元资金,利用闲置污泥罐改造成小型污水处理工程,增加日1250吨污水处理能力。通过“隐患共查、资金共筹、问题共解”的协同治理模式,确保污水处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保障。
(三)聚力增效提升发展“增量”
一是充分盘活低效用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摸排集控区企业,指导企业实施厂房拆旧建新工程,推动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助力晨光、鼎盛、皇宝等3家企业启动改扩建项目,推动港溢、万峰盛等5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2024年园区产值达78.3亿元,同比增长16.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二是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激发产业强劲动能。安排专班人员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协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优化厂房土地过户流程。成功落地纬弘智能印染、鑫祥等重大兼并重组项目,培育印染行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是补齐配套设施建设,反哺乡村全面振兴。创新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精准把握园区发展需求,谋划生成“仓储物流”“人才公寓”“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帮助企业实现“生产分离”,提升园区工人幸福感。同步推进“三区联创”工程,联合市直部门、商会开展“万人博饼”“夏日清凉”等特色活动,通过产业反哺乡村,带动厝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200万元,实现产业与村集体经济同频发展。
(四)数智赋能提升发展“质量”
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推出“技改奖励+污水分配”联动机制,细化奖励规则,强化政策宣传,鼓励企业加大工业技改投入。2024年以来,推动宏兴、万峰盛、港溢等8个技术改造项目落地,总投资14亿元。
二是加强信息标准建设,密织安全信息护网。运用“泉州市安全生产标准化智慧管理平台”和石狮市“三员一平台”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一企一档”数据库,探索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截至目前,集控区38家企业已全部纳入平台,排查风险隐患672个,制定防控措施5798条,确保安全生产无死角。2024年4月,锦尚镇在泉州市安全生产治理工作专题调度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集控区三益织造企业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标杆企业作书面典型报告,获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
三是搭建智慧园区平台,打造高效能产业园区。以标准化园区建设为契机,打造智慧园区平台,依托数字技术构建园区3D驾驶舱,集成六大核心功能模块,实现重点企业运营可视化、全要素数据数字化采集与智能分析,形成数字化管理闭环。通过系统直观了解园区整体运营状况,及时发现并辅导弱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为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提供创新实践范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