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海洋发展局关于《石狮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5-2034年)》(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时间:2024-12-26 16:04 浏览量:

  《石狮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5-2034年)》起草说明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打造“智慧、平安、绿色、产业”四位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化渔港经济示范区,结合我市实际,起草《石狮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5-2034年)(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涵盖石狮市所有沿海渔港以及与渔港联动发展的陆海统筹产业发展区域,以四大核心片区为主,分别为祥芝渔港片区、东埔渔港片区、梅林渔港片区、锦尚东店渔港片区。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24年,规划期限为2025-2034年,其中近期为2025-2027年,远期至2034年。

  三、规划内容

  石狮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共规划建设68个项目,合计121.72亿元。中近期(2025年-2027年)共规划13个项目,总投资13.6亿元,其中公益性投资3.1亿元,经营性投资10.5亿元。凭借石狮市独特的经济基础、渔业产业、区位条件、营商环境等优势,结合各重要渔业乡镇的发展特点,尤其是祥芝核心片区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学科教育的有利条件,形成“一心两带多点三片区”的总体规划结构。一心:祥芝国家中心渔港核心。两带:沿海海洋渔业的产业聚合发展带、开发休闲渔业旅游功能的滨海生态景观带。多点:7个主要渔港及渔民上岸点。三片区:以祥芝海洋食品园为引领,以水产加工、交易物流、教育培训、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依托的海洋渔业技术产业发展片区;以东埔一级渔港、锦尚东店一级渔港为引领,以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洋食品加工、海洋驾驭培训等产业为依托的现代化渔业发展片区;以梅林一级渔港为引领,以海丝、海洋、渔业等文化为依托,结合十里黄金海岸国家级度假区等海岸带项目建设的滨海渔旅融合发展片区。

  我市对石狮渔港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为:①国家级现代化渔港经济示范区;②海西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区;③福建省海洋渔业生态文旅胜地。力争到2027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互补、设施完备、服务完善、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渔港经济区,预计到2027年实现渔业经济年总产值约186亿元。至2034年,形成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现代化渔港体系,预计到2034年实现渔业经济年总产值约245亿元。

  四、主要任务

  实施期内主要任务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渔港综合提升任务。以祥芝中心渔港为核心,重点建设锦尚东店一级渔港、东埔一级渔港提升改造项目以及一系列渔业基础设施,解决渔港周边配套产业与服务存在的短板,完善渔港配套设施,打造服务优质、机制灵活、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渔港,加快推进现代渔港建设,创新渔业综合管理制度,提升渔港和渔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二是渔业产业结构优化。根据相关产业战略发展导向分析及石狮渔港产业发展基础和特色,规划将石狮市渔港经济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中的11大产业门类形成“6+2+3”的产业结构优化方案,即6个核心发展产业,包括引导海洋捕捞产业转型升级、做强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科技养鱼和海上文旅结合、多元化发展海水养殖、发展壮大水产品交易与冷链物流业、完善渔港配套服务设施,2个提升发展产业,涵盖水产苗种及渔业装备制造,3个拓展延伸产业,分别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科技产业及海洋教育培训。三是明确重点渔港建设规划。石狮市渔港经济区建设主要围绕智慧渔港、平安渔港、绿色渔港、产业渔港开展。

  五、保障措施

  为保障石狮渔港经济区规划的顺利实施,我市有如下四方面措施:一是组织领导方面。组建渔港经济区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审议确定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统筹推进建设。二是协同管理方面。在渔港经济区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相应部门负责渔港的建设和管理。三是制度建设方面。加强渔港经济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一整套办事效率高、运转灵活的管理机制。四是要素支撑方面。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用地、用海等指标,简化办事程序,促使项目尽快落地。实行项目责任制,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